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注释】

  1. 评曰:荀彧(yuè)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2. 评:这是对荀彧的评论。荀彧(yuè)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字文若,颍川颖阴(今河南许昌西)人。他为人清秀俊逸,擅长辞令,善于谋略,曾参与制定曹操的《魏律》和《魏书》,为曹操统一全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3. 苟:指代曹操。
  4. 攸:指代荀攸。
  5. 贾诩(wěi): 指代贾诩。
  6. 庶乎:差不多,几乎。
  7. 算无遗策:计谋没有遗漏。
  8. 良:指诸葛亮,字孔明;“良”,即高明。
  9. 平:指张良,字子房。
  10. 经:精通。
  11. 权:机智,灵活。
  12. 变:应变。
  13. 其:指荀彧、荀攸、贾诩三人。
  14. 王佐:辅弼帝王的人,指辅佐君主成就大业的人。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三位历史人物——荀彧、荀攸、贾诩的才华和特点。荀彧被赞誉为“王佐之风”,但他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而荀攸和贾诩则被认为是“算无遗策”和“经达权变”的代表,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堪比古代的贤臣诸葛亮和张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