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去傕托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

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将行,或谓诩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

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锈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下面是对“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同时提供了必要的词语注释。

原文

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去傕托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将行,或谓诩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锈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译文

此时将军段煨驻军华阴,与荀彧同郡,荀彧便离开郭汜投靠段煨。荀彧素来闻名,段煨十分重视他。段煨内心恐惧他会取代自己的职位,表面上对他非常客气。荀彧因此感到不安。张绣盘踞在南阳,荀彧暗中与他联合,张绣派人迎接荀彧。荀彧准备出发时,有人对荀彧说:“段煨对你非常优厚,你为何要离开呢?”荀彧回答:“段煨性情多疑,心怀忌妒我的心思,虽然礼节周到但不可完全依赖他,长期下去必将被他算计。我离开必然受到欢迎,而且他还希望我在外部结交强大的援军,必定会照顾到我的妻儿。张绣没有智谋的主人,也希望能得到荀彧的帮助,那么他的家族和我本人都得以保全。”于是荀彧前去投奔张绣。张绣按照宾客的礼节接见了荀彧,段煨果然善待他的家人。荀彧劝说张绣与刘表联合起来对抗曹操。后来曹操征讨他们,一日撤军撤退时,张绣亲自追击曹操。荀彧对张绣说:“不可追击他了,追击必定失败。”张绣不听他的劝告,进军交战,战败而回。荀彧对张绣说:“赶快再追击一下,继续交战一定会胜利。”张绣感谢他的话,便率领残部再次追击。两军交战后,张绣大败而逃。曹操向张绣询问原因,荀彧说:“张绣率领精锐部队追击溃散的军队,而你说一定会失败。我们追击败兵却一定胜利。这些情况都像你所说。”荀彧的话被证明是正确的。因为张绣虽然善于使用兵力,但不是曹操的对手。虽然曹军刚刚撤退,但曹操必定亲自断后;追击的兵马虽然精锐,将领的实力又不是张绣所能比拟的。因此荀彧判断张绣必定失败。曹操进攻张绣没有失误的策略,力量尚未完全用尽就撤退了,必定内部有事;已经打败了张绣,必定轻视敌人而快速前进,即使留下诸将断后,诸将虽然勇猛也不是张绣的对手,所以尽管使用了败兵仍然可以保证战斗的胜利。张绣最终佩服了荀彧的判断。从此以后,曹操在官渡抵御袁绍的进攻时,袁绍派使者招抚张绣,并送给他一封信件请求结盟。张绣想要答应,荀彧当着张绣的面对他说:“回去告诉袁尚,兄弟之间不能互相包容,却能容忍天下的英雄豪杰吗?”张绣惊恐万分地说:“这怎么能够做到呢!”私下里他对荀彧说:“照你说的这样,我该归顺谁呢?”荀彧回答说:“不如归顺曹操。”张绣说:“袁绍强大而曹操弱小,又和曹操有仇怨,跟着他有什么好处呢?”荀彧说:“这正是应该归顺的原因。曹公奉天子的命令治理天下,这是理所当然的;袁绍虽然强大,我以少量兵力跟随他,肯定不会让他重视;而曹操实力较弱,得到我之后一定会很高兴,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拥有称霸一方的雄心壮志的人,一定会放弃私人间的恩怨,向天下表明自己的诚意和恩德,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请将军不要怀疑。”张绣听从了荀彧的建议。于是率领部下跟随曹操。曹操见到他非常高兴,拉着荀彧的手说:“使我在天下赢得信任的人是你啊。”

赏析

《三国志》中的这段文字通过描述荀彧和贾诩的故事,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谋略。荀彧和贾诩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智者和谋士。荀彧以其卓越的军事策略和智慧著称,他在曹操手下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为曹操的统一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贾诩则是一位擅长运用心理战术的人物,他曾经帮助曹操成功击败董卓等强敌,并在多次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三国志》中,荀彧和贾诩的故事反映了他们在关键时刻做出的明智判断和决策,以及他们对曹操忠诚的支持。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智慧和才能的赞美,也是对古代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的深刻剖析。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了解到三国时期的历史风云和个人命运的交织复杂性,以及那个时代的政治格局和社会风貌。

荀彧和贾诩的故事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智慧和才能的赞美,也是对古代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的深刻剖析。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了解到三国时期的历史风云和个人命运的交织复杂性,以及那个时代的政治格局和社会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