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好读书,善击剑。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于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四海俄然,莫有固志。身备宗室遗老,不得自同于众。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曰:“田畴虽年少,多称其奇。”畴时年二十二矣。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
将行,畴曰:“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虞从之。畴乃归,自选其家客与年少之勇壮慕从者二十骑俱往。虞自出祖而遣之。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为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皆不就。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妆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且将军方举大事以求所欲,既灭无罪之君,又仇守义之臣,诚行此事,则燕、赵之士将皆蹈东海而死耳,岂忍有从将军者乎!”瓒壮其对,释不诛也。拘之军下,禁其故人莫得与通。或说瓒曰:“田畴义士,君弗能礼,而又囚之,恐失众心。”瓒乃纵遣畴。
下面是《三国志》中关于田畴的诗句:
原文: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人,若彼出世,不闻有争;今之俗人则不然,以利相倾。译文:
正是因为他从不与世人争斗,所以天下无人能与他竞争。古代的人像他们一样出世,从来不会听说他们争斗;现在世俗的人却不同,他们以利益为重相互倾轧。注释:
这句话反映了田畴对于不争的态度,强调了他在乱世中的超然和独立。
“古之人”指的是古人或者古代的理想人物,他们的行为不受名利的影响,遵循自然和道德的规律。
“若彼出世”指的是古人的生活方式,他们不参与世俗的争斗和竞争。
“不闻有争”意味着古人之间很少发生争执或冲突。
“今之俗人”是指现代的普通人,他们受到物质利益的驱使,常常陷入争斗之中。
“以利相倾”描述了现代人之间的相互倾轧,即为了个人利益而互相攻击或排挤。
赏析:
田畴的这句诗不仅展示了他的个人品质,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洞察。通过对比古人和今人的价值观,田畴强调了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独立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在动荡的社会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往往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
田畴的这句诗不仅是对他个人品德的赞美,也是对那个时代人们心态的一种反思。通过这种对比,田畴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和谐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