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知其至心,许而不夺。

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问。畴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太祖赐畴车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旧。从征荆州还,太祖追念畴功殊美。恨前听畴之让,曰:“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

于是乃复以前爵封畴。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太祖不听,欲引拜之,至于数四,终不受。有司劾畴狷介违道,苟立小节,宜免官加刑。太祖重其事,依违者久之。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议,世子以畴同于子文辞禄,申胥逃赏,宜勿夺以优其节。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钟繇亦以为可听。太祖犹欲侯之。畴素与夏侯惇善,太祖语惇曰:“且往以情喻之,自从君所言,无告吾意也。”惇就畴宿,如太祖所戒。畴揣知其指,不复发言。惇临去,乃拊畴背曰:“田君,主意殷勤,曾不能顾乎!”踌答曰:“是何言之过也!畴,负义逃窜之人耳,蒙恩全活,为幸多矣。岂可卖卢龙之塞,以易赏禄哉?纵国私畴,畴独不愧于心乎?将军雅知畴者,犹复如此,若必不得已,请愿效死刎首于前。”言未卒,涕泣横流。惇具答太祖。太祖喟然知不可屈,乃拜为议郎。年四十六卒,子又早死。文帝践阼,高畴德义,赐畴从孙续爵关内侯,以奉其嗣。

《三国志·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是西晋时期史学家陈寿编纂的一部史籍,记录了三国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生平。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赏析:

  1. 政治立场
  • 袁涣(字曜卿)出身名门望族,其父亲袁滂曾担任汉司徒,家族背景显赫。
  • 袁绍在北方势力强大时,袁涣以清静自律著称,行为举止遵循礼仪,与诸公子不同。
  1. 人物评价
  • 袁涣被刘备举荐为茂才,后避乱于江、淮地区,受到袁术的赏识和任命。
  • 吕布曾试图利用袁涣,但袁涣坚守原则,不从吕布之命,展现了其高尚节操。
  1. 政治经历
  • 袁涣曾担任侍御史,后因不满朝廷的某些做法而离职。
  • 曹操平定河北后,袁涣归顺,历任多个职位,最终官至议郎。
  1. 人物关系
  • 袁涣与同僚之间关系融洽,曹操曾欲封其爵位,遭拒绝并有上书自誓之举。
  • 夏侯惇与袁涣关系亲近,后者曾受夏侯惇推荐。
  1. 忠诚品质
  • 面对吕布的威胁,袁涣宁死不屈,体现了其坚定不移的忠诚。
  • 在曹操身边,袁涣虽为重臣,但仍坚持原则,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摇。
  1. 人物成就
  • 曹操征讨乌桓时,袁涣随军出征,并在辽东斩杀袁尚首级,表现出英勇果敢的一面。
  • 袁涣去世后,文帝即位,对其德行给予高度评价,并赐予其家族子孙封爵。

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个人命运,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品质。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道德抉择。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至今仍对现代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学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