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何日月?于何处所?事已发露,不得隐欺,具以状对。“玠曰:”臣闻萧生缢死,困于石显;贾子放外,谗在绛、灌;白起赐剑于杜邮;晁错致诛于东市;伍员绝命于吴都:斯数子者,或妒其前,或害其后。臣垂龆执简,累勤取官,职在机近,人事所窜。属臣以私,无势不绝,语臣以冤,无细不理。人情淫利,为法所禁,法禁于利,势能害之。

青蝇横生,为臣作谤,谤臣之人,势不在他。昔王叔、陈生争正王廷,宣子平理,命举其契,是非有宜,曲直有所,《春秋》嘉焉,是以书之。臣不言此,无有时、人。说臣此言,必有征要。乞蒙宣子之辨,而求王叔之对。若臣以曲闻,即刑之日,方之安驷之赠;赐剑之来,比之重赏之惠。谨以状对。“时桓阶、和洽进言救玠.玠遂免黜,卒于家。太祖赐棺器钱帛,拜子机郎中。

这首诗出自《三国志·魏书·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一段历史记载。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以何日月?于何处所?事已发露,不得隐欺,具以状对。“玠曰:”臣闻萧生缢死,困于石显;贾子放外,谗在绛、灌;白起赐剑于杜邮;晁错致诛于东市;伍员绝命于吴都:斯数子者,或妒其前,或害其后。臣垂龆执简,累勤取官,职在机近,人事所窜。属臣以私,无势不绝,语臣以冤,无细不理。人情淫利,为法所禁,法禁于利,势能害之。”

诗句释义:

  • “以何日月?”:询问时间。
  • “于何处所?”:询问地点。
  • “事已发露,不得隐欺,具以状对。”:如果事情已经暴露,不能隐瞒欺骗,就详细地报告情况。
  • “玠曰:‘臣闻萧生缢死,困于石显;贾子放外,谗在绛、灌;白起赐剑于杜邮;晁错致诛于东市;伍员绝命于吴都:斯数子者,或妒其前,或害其后。’”:我听说这些人物有的被嫉妒陷害,有的被陷害致死。
  • “臣垂龆执简,累勤取官,职在机近,人事所窜。”:从小学习文辞,努力考取功名,职位靠近权力中心,但仍然受到各种人的影响。
  • “属臣以私,无势不绝,语臣以冤,无细不理。”:如果我因私人关系而得到帮助,那么即使没有权势也能得到保全;如果我被冤枉了,那么即使是小事也能处理好。
  • “人情淫利,为法所禁,法禁于利,势能害之。”:人们的私心和贪婪被法律禁止,而法律的执行往往受到权势的影响,因此权势可以害人。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现状和政治斗争。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黑暗和社会腐败。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法治和个人权利的坚守,以及对权势的警惕和批评。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热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