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太祖与吕布战于濮阳,数不利。蝗虫起,乃各引去。于是袁绍使人说太祖连和,欲使太祖迁家居邺。太祖新失兖州,军食尽,将许之。时昱使适还,引见,因言曰:「窃闻将军欲遣家,与袁绍连和,诚有之乎?」太祖曰:「然。」昱曰:「意者将军殆临事而惧,不然何虑之不深也!夫袁绍据燕、赵之地,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济也。将军自度能为之下乎?将军以龙虎之威,可为韩、彭之事邪?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愿将军更虑之!」太祖乃止。
天子都许,以昱为尚书。兖州尚未安集,复以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语在《武纪》。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胃,举兵背太祖。顷之,昱迁振威将军。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昱收山泽亡命,得精兵数千人,乃引军与太祖会黎阳,讨衰谭、袁尚。谭、尚破走,拜昱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太祖征荆州,刘备奔吴。论者以为孙权必杀备,昱料之曰:「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他长八尺三寸,有美丽的胡须。黄巾起义爆发时,县丞王度响应叛乱并焚烧仓库,县令逃离城市,吏民带着老幼向东奔逃至渠丘山。昱派出间谍侦察,发现度等人占据一座空城而无法坚守。为了稳定局势,他派人在东山上高举旗帜,引诱度等人下山,迫使他们放弃城池撤退。这一举动有效地阻止了敌人的攻势,保护了城市的安全。
程昱与袁绍的关系密切。他曾为袁绍出谋划策,帮助其对抗公孙瓒。然而,当袁术试图与刘备建立联盟时,程昱劝说太祖(曹丕)不要接纳刘备,认为刘备可能会成为威胁。他的建议被采纳,最终导致曹操与刘备之间的矛盾加剧。在曹操与袁绍的战争中,程昱再次发挥重要作用。他在官渡之战中成功抵御了袁绍的进攻,使曹操能够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乌桓势力。他的军事才能和智慧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和赞誉。
程昱不仅在军事上有所建树,他还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他对兖州局势的判断力尤为突出,曾预测到兖州虽然暂时残破,但仍有潜力可挖。他向曹操提出利用兖州的人力物力来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此外,他还提出了“霸王之业”的概念,即通过整合各方势力,实现统一全国的目标。这些见解不仅展现了程昱的战略思考能力,也为曹操的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支持。
程昱在政治斗争中也表现出色。他深知曹操与其他诸侯之间复杂的关系,因此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在曹操与袁术、袁谭等人的政治博弈中,程昱都发挥了关键作用,确保了曹操的权益不受损害。他的政治敏感性和敏锐洞察力使他能够在关键时刻为曹操提供有力的支持。
程昱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在军事、政治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曹操麾下不可或缺的一员大将。他的事迹和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当时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中,还对后世的历史评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程昱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以及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抉择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