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使尹模公于目下肆其奸慝;罪恶之着,行路皆知,纤恶之过,积年不闻。既非《周礼》设官之意,又非《春秋》十等之义也。今外有公卿将校总统诸署,内有侍中尚书综理万机,司隶校尉督察京辇,御史中丞董摄宫殿,皆高选贤才以充其职,申明科诏以督其违。
若此诸贤犹不足任,校事小吏,益不可信。若此诸贤各思尽忠,校事区区,亦复无益。
若更高选国士以为校事,则是中丞司隶重增一官耳。若如旧选,尹模之奸今复发矣。进退推算,无所用之。昔桑弘羊为汉求利,卜式以为独烹弘羊,天乃可雨。若使政治得失必感天地,臣恐水旱之灾,未必非校事之由也。曹恭公远君子,近小人。《国风》托以为刺。卫献公舍大臣,与小臣谋,定姜谓之有罪。纵令校事有益于国,以礼义言之,尚伤大臣之心,况奸回暴露,而复不罢,是衮阙不补,迷而不返也。「于是遂罢校事官。
至使尹模公于目下肆其奸慝;罪恶之着,行路皆知,纤恶之过,积年不闻。既非《周礼》设官之意,又非《春秋》十等之义也。
译文:以至于让尹模公然在当前施展他的奸邪邪恶;罪恶昭著,路人皆知,细微的过错,多年未被察觉。既不符合《周礼》设置官职的意图,又不符合《春秋》区分十等人的道理。
注释:1. 至使:以至于。2. 肆:公开、放肆地。3. 奸慝:奸邪邪恶。4. 著:昭著、显著。5. 纤恶:细微的过错。6. 不闻:未被察觉。7. 《周礼》:古代中国的一部典制书籍。8. 《春秋》:古代中国一部重要的史书。9. 意:意图,目的。10. 十等:指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中的十个等级或阶层。
若此诸贤犹不足任,校事小吏,益不可信。若此诸贤各思尽忠,校事区区,亦复无益。
译文:如果这些贤能的人还不能胜任,那么负责纠察的小吏,更加不可信任。如果这些贤能的人各自想着尽忠,那么负责查办的事情就更加没有用处了。
注释:1. 若此诸贤犹不足任:假如这些贤能的人还不能胜任。2. 校事小吏:负责纠察的小吏。3. 益不可信:更加不可以信任。4. 若此诸贤各思尽忠,校事区区,亦复无益:如果这些贤能的人各自想着尽忠,那么负责查办的事情就更加没有用处了。
赏析:这段文字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状况的不满和担忧。他指出,尽管有众多贤能之人担任重要职务,但他们的行为却让人失望。他认为,这些贤能的人应该致力于尽忠履职,而不应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同时,他还指出,如果这些贤能的人各自想着尽忠,那么负责查办的事情就更加没有用处了。这表达了他对于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对贤能人士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