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难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谥曰贞侯。子奕嗣。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奕为太子文学,早薨。子深嗣。深薨,子猎嗣。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也。举孝廉,除瘿陶长、柏人令,袁绍以为参军事。绍逆公孙瓒于界桥,巨鹿太守李邵及郡冠盖,以瓒兵强,皆欲属瓒。绍闻之,使昭领巨鹿。

以下是对《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中“嘉”的逐句释义:

  1. 诗句:“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
  • 译文:郭嘉非常精通谋略,能够洞察事情的本质。
  • 注释:这里的“深通有算略”表示郭嘉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深刻理解及出色的谋划能力;“达于事情”则表明他能够透彻地了解并处理各种事务。
  • 赏析:这句话展现了郭嘉的卓越才能和深厚的学识,他在曹操麾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诗句:“太祖曰:「难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
  • 译文:曹操说:“很难找到像奉孝那样能理解我的心的人。”郭嘉时年三十八,从柳城返回。
  • 注释:这里的“奉孝”指的就是郭嘉,而“难”是形容难以找到能完全理解自己意图的人;“年三十八”说明郭嘉当时的具体年龄;“自柳城还”则表明他从某个地方归来。
  • 赏析:此句反映了曹操对郭嘉的高度认可和依赖,同时也表达了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1. 诗句:“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
  • 译文:当郭嘉去世时,曹操亲临丧礼,十分悲伤,对荀攸等人说:“诸位年岁都与孤辈相当,只有奉孝最小。国家大事即将结束,我想把后事托付给他,但是他却英年早逝,真是命啊!”
  • 注释:这里的“孤辈”指的是曹操自己,“荀攸等人”是曹操的部下;“天下事竟”意味着国家大事已经接近尾声;“后事”指的是曹操死后的继承者或政治任务;“命也夫”则是感叹命运多舛,郭嘉过早去世。
  • 赏析:这句话展示了曹操对郭嘉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他的不幸去世的哀悼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曹魏政权接班人选择过程中的一种悲哀和无奈。
  1. 诗句:“于是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谥曰贞侯。」子奕嗣。”
  • 译文:于是上表说:“军祭酒郭嘉,自从参与征战以来,已经有十一年了。每次有大的议论,面对敌人制定应变之策。我的决策没有确定之前,郭嘉就已经完成。平定天下,他的功劳最大。可惜寿命短暂,事业还没有完成。追念他的功勋,实在是无法忘记。可以增加他八百户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千户。谥号为贞侯。”郭嘉的儿子郭奕继承爵位。后来,曹操征讨荆州回来,在巴丘遇到疾病流行,船只都被烧毁,他感叹道:“郭奉孝在的话,不会让我有这样的下场。”当初,陈群认为如果不是郭嘉治理品行检点,多次指责郭嘉,郭嘉还是保持从容的样子。曹操因此更加器重他,然而因为陈群有能力坚持正义,也使得曹操感到喜悦。郭奕作为太子文学,很早就去世了。郭奕的儿子郭深继承了爵位。郭深去世后,郭猎继承了爵位。

《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中的“嘉”是一位具有卓越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的将领,他的去世让曹操深感悲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郭嘉的高度评价和对其贡献的认可。此外,文中还提及了其他几位重要人物如郭攸、荀攸、董昭、刘晔、蒋济和刘放等,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人物的故事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三国时期政治、军事和文化背景的机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