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征张鲁,转晔为主簿。既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太祖曰:「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便自引归,令晔督后诸军,使以次出。晔策鲁可克,加粮道不继,虽出,军犹不能皆全,驰白太祖:「不如致攻。」遂进兵,多出弩以射其营。鲁奔走,汉中遂平。晔进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
这首诗的内容是关于三国时期,曹操(太祖)征讨张鲁的故事。诗中描述了曹操在汉中的军事行动和他对蜀地的征服策略。以下是诗句的翻译:
太祖征张鲁,转晔为主簿。
译文:曹操征讨张鲁,任命董诩为军师。
关键词:太祖,张鲁,转晔为主簿,军师。既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
译文:到达汉中后,山势险峻难以攀登,军队的粮食供应有些短缺。
关键词:汉中,军食,短缺。太祖曰:「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
译文:曹操说:“这里是个迷信的国家罢了,怎么能说有或没有呢?我军缺乏食物,不如赶紧回去。”
关键词:太祖,妖妄之国,有无,速还。便自引归,令晔督后诸军,使以次出。
译文:曹操就带领军队回去了,命令董诩督察后续各军,使他们按顺序出发。
关键词:便自引归,督后诸军,以次出。晔策鲁可克,加粮道不继,虽出,军犹不能皆全。驰白太祖:「不如致攻。」遂进兵,多出弩以射其营。
译文:董诩认为可以攻克张鲁,但粮道不连续,即使出击,军队也未必能够完全安全。于是飞报曹操:“不如直接进攻。”于是进军,并增加弩箭来射击敌军的营地。
关键词:晔策鲁可克,加粮道不继,驰白太祖,「不如致攻」、进兵、多出弩以射其营。鲁奔走,汉中遂平。晔进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
译文:张鲁逃跑了,汉中地区被平定。董诩进言说:“您以五千步兵讨伐董卓、击败袁绍、征讨刘表等,已经占据了整个中国和海外各地。现在攻占汉中,蜀人惊恐,丧失信心,如果继续前进,蜀国就会投降。刘备是英雄人物,有度量而且迟缓,取得蜀国的时间很短,蜀人还没有依赖他。现在攻破汉中,蜀人惊恐万分,形势自然崩溃。凭借您的神机妙算,趁此机会加以打击,就没有不能取胜的。如果稍微拖延一点时间,诸葛亮善于治理国家而担任丞相,关羽、张飞都是英勇无比的将领,蜀国的百姓安定下来,占据险要之地防守要害之处,那就不可以轻易侵犯了。”
关键词:汉中,平定,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曹操征伐张鲁的军事行动以及他对蜀地的战略考量。诗中通过对曹操、张鲁、董诩等人的描述和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展现了曹操的雄心壮志和智谋。同时,诗人也强调了战争中的策略和时机选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