晔以为公孙氏汉时所用,遂世官相承,水则由海,陆则阻山,故胡夷绝远难制,而世权日久。今若不诛,后必生患。若怀贰阻兵,然后致诛,于事为难。不如因其新立,有党有仇,先其不意,以兵临之,开设赏募,可不劳师而定也。「后渊竞反。
晔在朝,略不交接时人。或问其故,晔答曰:「魏室即阼尚新,智者知命,俗或未咸。仆在汉为支叶,于魏备腹心,寡偶少徒,于宜未失也。」太和六年,以疾拜太中大夫。有间,为大鸿胪,在位二年逊位,复为太中大夫,薨。谥曰景侯。子寓嗣。少子陶,亦高才而薄行,官至平原太守。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仕郡计吏、州别驾。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
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张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明年使于谯,太祖问济曰:「昔孤与袁本初对官渡,徙燕、白马民,民不得走,贼亦不敢抄。今欲徙淮南民,何如?」济对曰:「是时兵弱贼强,不徙必失之。自破袁绍,北拔柳城,南向江、汉,荆州交臂,威露天下,民无他志。然百姓怀土,实不乐徙,惧必不安。」太祖不从,而江、淮间十馀万众,皆惊走吴。后济使诣邺,太祖迎见大笑曰:「本但欲使避贼,乃更驱尽之。」拜济丹阳太守。大军南征还,以温恢为扬州刺史,济为别驾。令曰:「季子为臣,吴宜有君。今君还州,吾无忧矣。」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指前令与左将军于禁、沛相封仁等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促理出之。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令曰:「舜举皋陶,不仁者远;臧否得中,望于贤属矣。」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擒。
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链接信息,对《三国志·程郭董刘蒋刘传》的诗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 诗句原文:
- 程昱宇仲德,东郡东阿人也。
- 长八尺三寸,美须髯。
- 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
- 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
- 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
- 出城西五六里止屯。
- 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
- 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 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
- 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
- 房等以为然。 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
- 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于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大呼言“贼已至”,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随之,求得县令,遂共城守。 度等来攻城,不能下,欲去。
- 昱率吏民开城门急击之,度等破走。
译文: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身高达八尺三寸,胡须浓密美丽。黄巾贼起事时,县丞王度响应,烧毁了仓库。县令逃出城池,官吏百姓带着年迈的幼小一起逃往渠丘山。程昱派人侦查王度,王度等人占据了一座空城却无法守住。他们离开城池向西五六里驻扎下来。程昱对县中的大族薛房等人说:“现在王度等人占据城池却不能长久居住下来,他们的意图可以知道。他们不过是想要抢劫财物而已,并不具备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用来守卫城池。现在为什么不一起率领人回城固守?而且城中城墙高峻厚实,粮食充足,如果大家回去请求县令共同坚守,王度必定不能持久,我们用进攻的方式一定能够攻克。”薛房等人认为他说得对。但是官吏和百姓不肯听从,说“敌人在西边,只有东边有路。”程昱告诉薛房等人:“愚蠢的人是不可以和他们商量的。”于是秘密派遣几名骑兵在东山上举起战旗,让薛房等人远远地看见,大声呼喊着说“敌人已经来了”,就下山向城里赶,官吏和百姓跟着跑上前去,找到了县令,共同守卫城池。王度等人前来攻城,不能成功,想撤走。程昱率领官吏和百姓打开城门猛烈攻击他们,王度等人被打跑了。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程昱在黄巾之乱时与当地官员及民众的合作以及他的军事策略。他通过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帮助官府稳定了局势,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诗中展示了一个智者如何巧妙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解决问题,并赢得人们的尊敬和信任。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在面对危机时的团结和互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