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举茂才,除渑池令。高干之反,张琰兵以应之。逵不知其谋,往见琰。闻变起,欲还,恐见执,乃为琰画计,如与同谋者,琰信之。时县寄治蠡城,城堑不固,逵从琰求兵修城。诸欲为乱者皆不隐其谋,故建得尽诛之。遂修城拒琰。琰败,适以丧祖父去官,司徒辟为掾,以仪郎参司隶军事。太祖征马超,至弘农,曰:“此西道之要。”以逵领弘农太守。召见计事,大悦之。谓左右曰:“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贾逵,吾何忧?”
其后发兵,逵疑屯田都尉藏亡民。都尉自以不属郡,言语不顺。逵怒,收之,数以罪,挝折脚,坐免。然太祖心善逵,以为丞相主簿。太祖征刘备,先遣逵至斜谷观形势。道逢水衡,载囚人数十车,逵以军事急,辄竟重者一人,皆放其余。太祖善之,拜谏议大夫,与夏侯尚并掌军计。太祖崩洛阳,逵典丧事。时鄢陵侯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生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
诗句:
1 后举茂才,除渑池令。
译文: 后来被选为茂才,被任命为渑池县的县令。
高干之反,张琰兵以应之。
译文: 高干叛乱时,张琰的军队响应他。逵不知其谋,往见琰。闻变起,欲还,恐见执,乃为琰画计,如与同谋者,琰信之。
译文: 贾逵不知道他们的计划,前往会见张琰。听到变故发生,想要回去,担心会被抓住,于是给张琰画了一个计策,就像自己参与策划的一样,张琰相信了他。时县寄治蠡城,城堑不固,逵从琰求兵修城。诸欲为乱者皆不隐其谋,故建得尽诛之。遂修城拒琰。
译文: 当时县治在蠡城,城墙不牢固,贾逵向张琰请求增兵修缮城池。所有想造反的人都不隐瞒他们的阴谋,因此贾逵得以将他们全部诛杀。接着修建城墙抵抗张琰的进攻。琰败,适以丧祖父去官,司徒辟为掾,以仪郎参司隶军事。太祖征马超,至弘农,曰:“此西道之要。”以逵领弘农太守。召见计事,大悦之。谓左右曰:“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贾逵,吾何忧?”
译文: 张琰失败后,恰巧因祖父去世而离职,朝廷任命他为掾属,以仪郎身份参与司隶军事。太祖征讨马超,抵达弘农时说:“这是通往西边的道路要点。”任命贾逵为弘农太守。召见他商议事务,非常高兴。对左右的人说:“如果全国两千石级别的官员都像贾逵那样做官,我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其后发兵,逵疑屯田都尉藏亡民。都尉自以不属郡,言语不顺。逵怒,收之,数以罪,挝折脚,坐免。然太祖心善逵,以为丞相主簿。太祖征刘备,先遣逵至斜谷观形势。道逢水衡,载囚人数十车,逵以军事急,辄竟重者一人,皆放其余。太祖善之,拜谏议大夫,与夏侯尚并掌军计。太祖崩洛阳,逵典丧事。时鄢陵侯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生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
译文: 后来发动战争时,贾逵怀疑屯田都尉隐藏了百姓。都尉觉得自己不属于郡里,说话不顺畅。贾逵发怒,将他收监,多次用罪名指责他,用棍棒打断了他的脚,因此被罢免。然而太祖对贾逵心存好感,任命他为丞相主簿。太祖征伐刘备时,先派贾逵到斜谷观察地势。途中遇到装载囚犯的车辆数十辆,贾逵因为战局紧急,便挑选了最重的一人释放其余人。太祖很赞赏他的做法,授命他担任谏议大夫,与夏侯尚共同掌管军事策略。太祖去世后,贾逵负责处理丧事。此时,鄢陵侯曹彰作为越骑将军从长安赶来,询问贾逵先生您所持有的印绶在哪里。贾逵严肃地回答:“太子在邺城,国家有后备人选。先王的印绶,不是您应该询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