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子先嗣。先薨,无子,国除。文帝追录功臣,谥峻曰成侯。复以峻中子览为关内侯。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也。少以学行闻,举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起家为酒泉太守,转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太祖征张鲁,过其郡,见则悦之,使为军导。

鲁破,则绥定下辩诸氏,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是时丧乱之后,吏民流散饥穷,户口损耗,则抚循之甚谨。外招怀羌胡,得其牛羊,以养贫老。与民分粮而食,旬月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由是归附者日多。李越以陇西反,则率羌胡围越,越即请服。太祖崩,西平曲演叛,称护羌校尉。则勒兵讨之。演恐,乞降。文帝以其功,加则护羌校尉,赐爵关内侯。

《三国志 · 魏书 · 任苏杜郑仓传》诗句赏析
深入探索三国历史文学魅力

  1. 诗歌背景与创作时代
  • 《三国志》成书时间及历史地位
  • 诗歌创作与历史事件关联
  • 诗歌内容与当时社会文化环境
  1. 主要人物介绍及其在诗中形象
  • 任峻生平与性格特点
  • 苏则个人品质和成就
  • 杜畿、郑浑与仓慈生平简介
  1. 诗歌原文与译文对照解读
  • 原典摘录与逐句解析
  • 译文对比与理解难点
  • 翻译技巧与古今差异探讨
  1.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
  • 修辞手法与意象运用
  • 情感表达与主题深度挖掘
  • 结构布局与节奏韵律把握
  1. 历史背景对诗歌影响
  • 历史环境对诗歌内容影响
  • 时代特征反映于诗歌风格
  • 历史事件与诗歌创作联系讨论
  1. 现代视角下诗歌价值再评价
  • 现代学者对诗歌解读
  • 现代社会意义与应用
  • 诗歌教育与文化传承重要性
  1. 结语:三国诗歌在文化史上位置
  • 三国诗歌在中国文化史中地位
  • 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
  • 总结三国诗歌独特价值与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