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怡嗣。怡薨,无子,弟愉袭封。愉,咸熙中为尚书。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举孝廉,除汉中府丞。会天下乱下,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荀彧近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干举并州反。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干通谋。太祖谓荀彧曰:“关西诸将,恃险与马,征必为乱。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河东被山带河,四邻多变,当今天下之要地也。君为我举萧何、寇恂以镇之。”彧曰:“杜畿其人也。”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畿至不得渡。太祖遣夏侯惇讨之,未至。或谓畿曰:“宜须大兵。”畿曰:“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之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固。固等势专,必以死战。讨之不胜,四邻应之,天下之变未息也;讨之而胜,是残一郡之民也。且固等未显绝王命,外以请故君为名,必不害新君。吾单车直往,出其不意。固为人多计而无断,必伪受吾。吾得居郡一月,以计縻之,足矣。”遂诡道从郖津度。范先欲杀畿以威众。且观畿去就,于门下斩杀主簿已下三十余人,畿举动自若。于是,固曰:“杀之无损,徒有恶名;且制之在我。”遂奉之。畿谓固、范先曰:“卫、范,河东之望也,吾仰成而已。然群臣有定义,成败同之,大事当共平议。”以固为都督,行丞事,领功曹;将校吏兵三千余人,皆范先督之。固等喜,虽阳事畿,不以为意,固欲大发兵,畿患之,说固曰:“夫欲为非常之事,不可动众心。今大发兵,众必扰,不如徐以訾募兵。”固以为然,从之,遂为资调发,数十日乃定,诸将贪多应募而少遣兵。又人喻固等曰:“人情顾家,诸将掾吏,可分遣休息,急缓召之不难。”

诗句

子怡嗣。怡薨,无子,弟愉袭封。愉,咸熙中为尚书。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举孝廉,除汉中府丞。会天下乱下,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荀彧近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干举并州反。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干通谋。太祖谓荀彧曰:“关西诸将,恃险与马,征必为乱。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河东被山带河,四邻多变,当今天下之要地也。君为我举萧何、寇恂以镇之。”彧曰:“杜畿其人也。”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畿至不得渡。太祖遣夏侯惇讨之,未至。或谓畿曰:“宜须大兵。”畿曰:“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之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固。固等势专,必以死战。讨之不胜,四邻应之,天下之变未息也;讨之而胜,是残一郡之民也。且固等未显绝王命,外以请故君为名,必不害新君。吾单车直往,出其不意。固为人多计而无断,必伪受吾。吾得居郡一月,以计縻之,足矣。”遂诡道从郖津度。范先欲杀畿以威众。且观畿去就,于门下斩杀主簿已下三十余人,畿举动自若。于是,固曰:“杀之无损,徒有恶名;且制之在我。”遂奉之。畿谓固、范先曰:“卫、范,河东之望也,吾仰成而已。然群臣有定义,成败同之,大事当共平议。”以固为都督,行丞事,领功曹;将校吏兵三千余人,皆范先督之。固等喜,虽阳事畿,不以为意,固欲大发兵,畿患之,说固曰:“夫欲为非常之事,不可动众心。今大发兵,众必扰,不如徐以訾募兵。”固以为然,从之,遂为资调发,数十日乃定,诸将贪多应募而少遣兵。又人喻固等曰:“人情顾家,诸将掾吏,可分遣休息,急缓召之不难。”

译文

儿子杜怡继承父爵位。杜怡去世后没有儿子,他的兄弟杜愉继承了爵位。杜愉在咸熙年间任尚书。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杜畿少年时死了双亲,母亲很悲痛,但因为孝顺闻名。二十岁时做了郡的功曹,管理郑县的事务。该县囚犯数以百计,杜畿亲自审讯犯人并酌情处理,虽然判决不完全正确,但郡中人都惊讶他年纪轻轻却做事果断。他被推举为孝廉,被任命为汉中郡丞。适逢天下混乱之际,杜畿离开官职前往荆州避难,直至建安年间才返回。荀彧亲近太祖,太祖任命杜畿为司空司直,升为护羌校尉,并被授予使持节,兼任西平郡太守。

太祖平定了黄河以北地区之后,高干在并州造反。当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召过去,河东人卫固、范先名义上请求让王邑担任太守,实际上是和高干勾结。太祖对荀彧说:“关西诸将依仗地势险要和马匹优势,征讨他们必定叛乱。张晟正侵犯崤山渑水一带,向南连结刘表,而卫固等人利用这个机会,我们担心这会引起更大的骚乱。河东地区四面环山、河流环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您帮我推荐萧何、寇恂来稳定这里。”荀彧说:“杜畿这个人就是。”于是朝廷追授杜畿为河东太守。卫固等人派遣几千士兵封锁了陕津渡口,杜畿无法过河。太祖派遣夏侯惇前去讨伐,但尚未到达。有人对杜畿说:“应该等待大军到来。”杜畿说:“河东郡有三万户居民,并非所有人都想作乱。现在军队逼近我们太急迫了,如果那些想要做好事的人没有了领头的人就会恐惧而听从卫固等人的话。卫固等人势力强大,必定会拼死抵抗。如果我们不能击败他们,那么周边诸侯国一定会响应我们的叛乱,天下的变局还未平息。如果我们能胜利打败他们,那就只能消灭一个郡的百姓。而且卫固等人还没有彻底断绝王氏的诏命,对外声称是为了尊奉旧主的缘故,所以他们不会伤害新君;我单人匹马直接前往,出其不意。卫固为人善于谋划却没有决断力,必定会假装接受我。如果我能够在那里驻守一个月,用计谋牵制住他们,就足够应对了。”于是秘密从小路渡过黄河。范先想要杀掉杜畿以震慑众人。同时观察杜畿的去向和行为,在范先的门下斩杀了主簿以下三十多人,杜畿从容自若。于是固等人说:“杀掉他也没有好处,只会造成坏名声;而且制服他的权力在于我们自己。”于是奉承着杜畿。杜畿告诉固、范先说:“卫固、范先在河东非常有声望,我只是仰仗他们的支持而已。然而大臣们已经有了计划,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一致行动。大事应当大家共同商议。”于是把卫固任命为都督、掌管丞相的事务、兼任功曹;带领将校吏兵三千多人,全部由范先统领。固等人很高兴,虽然表面上顺从杜畿的决定,但并不把它放在心上;固想大规模征募军队,杜畿对此感到担忧,于是劝说固说:“如果想要做一件特别的事情,就不能动摇人们的内心。现在大规模征兵,民众肯定会骚动不安,不如慢慢地通过悬赏招募士兵。”固认为很好,听从了杜畿的建议,于是开始招募士兵。过了几十天士兵才最终招募到齐,将领们贪图钱财而招募士兵数量过多。另外有人劝导固等人说:“人们考虑的是自己的家庭,诸将掾吏可以分派出去休息,紧急召唤他们也不困难。”

分析与推理

  1. 背景:杜畿被委以重任,治理河东郡,这是基于他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及其个人能力的认可。
  2. 危机:由于高干的反叛以及地方势力如王邑、卫固等人的联合,局势变得非常复杂和危险。
  3. 决策:杜畿的策略体现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和勇气。他不仅考虑到了自己个人的安危,更考虑到了整个地区的稳定和长远利益。
  4. 策略实施:杜畿采取了多种手段来应对危机,包括私下渡河、利用范先的犹豫以及最后说服固等人顺从他的意见。这些策略都显示了他高超的政治技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5. 结果: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杜畿最终成功地稳住了局面。这一结果不仅得益于他个人的聪明才智,也得益于他所领导的团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