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拜侍中,与董昭同察。昭尝枕则膝卧,则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初,则及临菑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帝在洛阳,常从容言曰:“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侍中傅巽掐。则曰:“不谓卿也。”于是乃止。文帝问则曰:“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帝默然。后则从行猎,槎桎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将斩之。则稽首曰:“臣闻古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见惮。黄初四年,左迁东平相。未至,道病薨,谥曰刚侯。
以下是对《三国志 · 魏书 · 任苏杜郑仓传》中诗句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征拜侍中
- 释义与译文:“征拜”指的是被征召为官。“侍中”是古代宫廷中的高级官职,负责顾问和传达命令。这里的“与”表示与某人一同。
- 赏析:这反映了任峻在政治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由地方官员升至朝廷重臣。
- 与董昭同察
- 释义与译文:“与”在这里是陪伴或参与的意思。“同察”意味着共同观察或审议。
- 赏析:这表明任峻与董昭一同参与重要的审查活动,显示了他们的政治能力和地位。
- 昭尝枕则膝卧
- 释义与译文:“尝”是曾经的意思。“枕则膝卧”形容董昭非常放松的样子。
- 赏析:这里描绘了董昭的从容不迫,可能是在处理一件重要而轻松的事情。
- 则推下之
- 释义与译文:“推”是推动或赶走的意思。“下之”可能意味着将某人从某处移除。
- 赏析:这反映了任峻对董昭态度的转变,从尊重到可能的排斥。
- 非佞人之枕也
- 释义与译文:“非”不是的意思。“佞人”通常指谄媚之人。“之枕”指董昭的枕头。
- 赏析:任峻批评董昭的这种行为是不恰当的,强调忠诚和正直的价值。
- 初,则及临菑侯植闻魏氏代汉
- 释义与译文:“始”是开始的意思。“临菑侯植”是曹植的封地。“代汉”指曹操取代汉朝建立魏国。
- 赏析:这里描述了一个历史事件,即曹植听闻魏国取代汉朝的消息的反应。
- 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
- 释义与译文:“帝”指曹操。“闻”是听到的意思。“如此”“而不”表示转折,“不闻则也”意为没有听到任峻的反应。
- 赏析:这反映了曹操对任峻的态度与对曹植的不同,可能暗示了任峻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 帝在洛阳,常从容言曰
- 释义与译文:“帝”指曹操。“在洛阳”表示曹操当时的地理位置。“从容”描述态度平和。“言曰”即说。
- 赏析:这里描述了曹操在洛阳的一次对话,可能是关于国家大事的讨论。
- 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
- 释义与译文:“吾”指曹操自称“朕”。 “应天”指顺应天命。“而闻有哭者”,表示听到哭泣声。“何也?”表示为什么。
- 赏析:这是曹操对自己继承帝位合法性的质疑,反映了他对权力转移的关注和疑虑。
- 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
- 释义与译文:“则”指任峻。“谓”是认为的意思。“为见问”表示是被询问。“须髯悉张,欲正论”形容任峻准备发表坚定的意见。
- 赏析:这展示了任峻在面对质问时的坚定态度和准备辩护的决心。
- 侍中傅巽掐则曰:“不谓卿也”
- 释义与译文:“侍中”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皇帝的顾问和传达命令。“傅巽掐则曰”表示傅巽在阻止任峻发言。“不谓卿也”意味着不应该这样讲话。
- 赏析:这反映了傅巽对任峻行为的不满,可能因为他认为任峻的言论不当。
这段文字不仅揭示了任峻在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时刻,还展示了其个人性格和行为对其政治生涯的影响。通过这些事件和人物之间的互动,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三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命运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