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琅邪王祥将为别驾,民事一以委之,世多其能任贤。讨利城叛贼,斩获有功。明帝即位,徙封万年亭侯,增邑二百,并前六百户。虔薨,子翻嗣。翻薨,子桂嗣。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褚壁,褚众不少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杆斗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
解析《三国志·魏书·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中的典故及人物
1. 引言
本文通过详细解读《三国志·魏书·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探讨其中涉及的人物和历史背景,以及这些内容对现代读者的意义。该文献记载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包括李典、吕虔、许褚等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窗口。
2. 人物解析
- 李典(李曼成):字曼成,山阳巨野人。初平中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随从击袁术。在吕布之乱时被太祖派回乘氏安抚诸县,后因与薛兰、李封谋叛被杀。
- 吕虔:不详,可能是某个地方的官员或是普通百姓。其事迹未详细记载,但作为“琅邪王祥将为别驾”的背景人物,其身份地位较高。
- 许褚:字仲康,谯国人,长八尺余,有勇力绝人。汉末聚宗族数千家以御寇患,曾令军中男女用石如杆斗置四隅,击退敌军进攻。
3. 典故及事件详解
- 讨伐利城叛贼:李典在讨利城叛贼时斩获有功,显示了其英勇无畏的精神。
- 曹操征讨袁绍:许褚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表现出色,力战百计斩敌万计;后随太祖北渡河击败袁绍等势力,赐爵关内侯。
- 李典与许褚的忠诚:两人都是太祖亲近信任之人,多次保护太祖安全。许褚甚至在太祖欲渡河时,力保其不遇险。
4. 结论
通过对《三国志·魏书·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段历史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不仅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策略,还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人格魅力。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我们得以窥视到那个动荡年代的人们如何坚守信念、捍卫正义,从而为今天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人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