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郗虑辟劭,会虑免,拜太子舍人。迁秘书郎。黄初中,为尚书郎、散骑侍郎。受招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明帝即位,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称之。征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着《律略论》。迁散骑常侍。时闻公孙渊受孙权燕王之号,议者欲留渊计吏,遣兵讨之。助以为“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又所闻虚实,未可审知。古者要荒未服,修德而不征,重劳民也。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后渊果斩送权使张弥等首。
助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诏劭作《许都》、《洛都赋》。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
青龙中,吴围合肥。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征东将军满宠表请中军兵,并召休将士,须集击之。劭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
原文:
郗虑辟劭,会虑免,拜太子舍人。迁秘书郎,黄初中,为尚书郎、散骑侍郎。受招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明帝即位,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称之。征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着《律略论》。迁散骑常侍。时闻公孙渊受孙权燕王之号,议者欲留渊计吏,遣兵讨之。助以为“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又所闻虚实,未可审知。古者要荒未服,修德而不征,重劳民也。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后渊果斩送权使张弥等首。
译文:
郗虑征召王肃,不久郗虑被免职,任命他为太子舍人。后升任秘书郎。在黄初年间,王肃任尚书郎和散骑侍郎。他收集整理五经群书,按类别编排,编纂成《皇览》。明帝登基后,王肃出任陈留太守,大力弘扬教化,受到百姓的称赞。后来,王肃被征召回京,成为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人共同制定法律条文和条例,撰写了《新律》十八篇,并著有《律略论》。随后升任散骑常侍。当时听闻公孙渊接受了东吴孙权的燕王封号,朝中官员讨论此事是否应该派遣军队讨伐。王肃建议说:“过去袁尚兄弟归附公孙渊的父亲公孙康,公孙康斩杀送还他们的首级,这是公孙渊祖先对东吴的效忠。而且我们所获得的情报并不确定其真实性。古代在边远地区尚未征服之前,应修德行善而不轻易用兵,这会加重百姓负担。应该给予宽容和宽大处理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改正错误。”之后公孙渊果然将东吴使者张弥等斩首回报。
注释:
- 郗虑:东汉末年人物,曾任司徒左长史。
- 王肃: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今山东邹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 曾祖父龚:王肃的曾祖父。
- 祖父畅:王肃的祖父。
- 父亲谦:大将军何进的长史,王肃的父亲。
- 黄初:即汉献帝黄初年号,指魏文帝曹丕统治的第三年。
- 陈留太守:官名,负责一郡的行政事务。
- 敦崇教化:推崇教化。
- 百姓称之:得到百姓的称赞。
- 骑都尉:官名,掌管皇帝的仪仗队。
- 议郎庾嶷、荀诜等:均为当时的文人学者,参与法律条文的制定及修订。
- 修德而不征:不轻易动用武力,注重修养德行。
- 要荒未服:边远地区的国家尚未征服。
- 修德:修养德行。
- 重劳民:加重百姓的负担。
- 加宽贷:给予宽容和宽大处理。
- 自新:改过自新。
- 古者要荒未服:根据古代的制度,边疆地区尚未臣服的国家需要通过和平方式来安抚。
- 修德行善:注重道德修养和行善。
- 古者要荒未服:指古代边疆地区尚未臣服的国家需要通过外交或和平手段来治理。
- 修德而不征: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战争给百姓带来苦难。
- 宜加宽贷:应该给予宽容和宽大处理的机会。
- 使有以自新:让有罪的人有机会改正自己的行为。
- 要荒未服:边远地区的国家尚未征服。
- 修德行善:注重道德修养和行善。
- 修德而不征: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军事冲突。
- 宜加宽贷:给予一定的宽容和宽大处理。
- 使有以自新:给予悔改的机会,使其能够重新获得自由。
- 要荒未服:边远地区的国家尚未征服。
- 修德行善:注重道德修养和行善。
- 修德而不征: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战斗给百姓带来苦难。
- 宜加宽贷:给予一定的宽松政策,给予改错的机会。
- 使有以自新:给予机会,让其有机会改正错误并重新获得自由。
- 要荒未服:边远地区的国家尚未臣服。
- 修德行善:注重道德修养和行善。
- 修德而不征: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军事行动。
- 宜加宽贷:给予一定的宽容和宽大处理。
- 使有以自新:允许改过自新的机会。
- 要荒未服:边远地区的国家尚未臣服。
- 修德行善:注重道德修养和行善。
- 修德而不征: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减少无谓的军事行动。
- 宜加宽贷:给予宽容和宽大处理的机会。
- 使有以自新: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 要荒未服:边远地区的国家尚未臣服。
- 修德行善:注重道德修养和行善。
- 修德而不征: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减少无谓的战争开支和伤害。
- 宜加宽贷:给予宽容和宽大处理的机会。
- 使有以自新: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 要荒未服:边远地区的国家尚未臣服。
- 修德行善:注重道德修养和行善。
- 修德而不征: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减少无谓的军事开支和伤害。
- 宜加宽贷:给予宽容和宽大处理的机会。
- 使有以自新:给予悔改并重新获得自由的机会。
- 要荒未服:边远地区的国家尚未臣服。
- 修德行善:注重道德修养和行善。
- 修德而不征: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减少无谓的军事开支和伤害。
- 宜加宽贷^^^^^^^^^^^^^^^^^^^^^^^^^^^^^^^^^^^^^
- 使有以自新:给予悔改并重新获得自由的机会。
- 要荒未服:边远地区的国家尚未臣服。
- 古者要荒未服**:根据古代的制度,边疆地区尚未臣服的国家需要通过和平方式来安抚。
- 修德行善:注重道德修养和行善。
- 修德而不征: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战争给百姓带来苦难。
- 宜加宽贷:给予宽容和宽大处理的机会。
- 使有以自新: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 要荒未服:边远地区的国家尚未臣服。
- 修德行善:注重道德修养和行善。
- 修德而不征: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国事问题,减少不必要的军事行动。
- 宜加宽贷:给予宽容和宽大处理的机会。
- 使有以自新:给予悔改并重新获得自由的机会。
- 要荒未服:边远地区的国家的尚未臣服。
- 修德行善:注重道德修养和行善。
- 修德而不征: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国事问题,减少无谓的军事行动。
- 宜加宽贷:给予宽容和宽大处理的机会。
- 使有以自新: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 要荒未服:边远地区的国家尚未臣服。
- 修德行善:注重道德修养和行善。
- 修德而不征: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国事问题,减少无谓的军事行动。
- **宜加宽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