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有求于露,而由尚见非,陛下无求于露而空设之。不益于好而糜费功夫,诚皆圣虑所宜裁制也。“觊历汉、魏,时献忠言,率如此。

受诏典着作,又为《魏官仪》,凡所撰述数十篇。好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

建安末,尚书右丞河南潘勖,黄初时,散骑常侍河内王象。亦与觊并以文章显。觊薨,谥曰敬侯。子瓘嗣。瓘咸熙中为镇西将军。

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也。年十岁,戏于讲堂上,颖川司马德操拊其头曰:“孺子,孺子,‘黄中通理’,宁自知不?”廙兄望之,有名于世,荆州牧刘表辟为从事。

而其友二人皆以谗毁为表所诛,望之又以正谏不合,投传告归。廙谓望之曰:“赵杀鸣、犊,促尼回轮。今兄既不能法柳下惠和光同尘于内,则宜模范蠡迁化于外。坐而自绝于时,殆不可也!”望之不从,寻复见害。廙惧,奔扬州,遂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属,转五官将文学。文帝器之,命廙通草书。廙答书曰:“初以尊卑有逾,礼之常分也。是以贪守区区之节,不敢修草。必如严命,诚知劳谦之素,不贵殊异若彼之高,而惇白屋如斯之好,苟使郭隗不轻于燕,九九不忽于刘,乐毅自至,霸业以隆。亏匹夫之节,成巍巍之美,虽愚不敏,何敢以辞?”魏国初建,为黄门侍郎。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由三国时期的魏国编写。在这部史书中,记载了几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其中包括王粲和刘廙。下面是对《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的逐句释义及译文,并附上相应的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 诗句:汉武有求于露,而由尚见非,陛下无求于露而空设之。不益于好而糜费功夫,诚皆圣虑所宜裁制也。

  • 译文:汉武帝曾向朝廷请求甘露,但是尚被认为不应该建立承露盘。陛下虽然没有向朝廷请求甘露,但仍然设立了承露盘,这既不能增加好处,反而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劳动。

  • 诗句:觊历汉、魏,时献忠言,率如此。

  • 译文:王觊经历了汉朝和魏国,时常提出正直的意见,他的言行都是这样。

  • 诗句:受诏典着作,又为《魏官仪》,凡所撰述数十篇。

  • 译文:他接受了诏令负责撰写著作,还写了《魏官仪》,总共有几十篇文章。

  • 诗句:建安末,尚书右丞河南潘勖,黄初时,散骑常侍河内王象。

  • 译文:公元210年(建安末年),尚书右丞河南人潘勖;公元226年(黄初)时,担任散骑常侍河内郡人王象。

  • 诗句: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也。

  • 译文:刘廙字恭嗣,是南阳郡安众县人。

  • 诗句:十岁,戏于讲堂上,颖川司马德操拊其头曰:“孺子,孺子,‘黄中通理’,宁自知不?”。

  • 译文:他在十岁的时候,曾在课堂上玩耍,颍川郡司马德操用手拍拍他的头说:“孩子,你是个聪明的孩子,‘黄中通理’,你难道不知道吗?”

通过对《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中的诗句进行逐句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历史人物的言行和事迹。他们不仅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而且在文学上也有着卓越的贡献。通过学习他们的生平和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