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求待兵,未有所失也。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贼矣。“帝从之。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时诏书博求众贤。散骑侍郎夏侯惠荐劭曰:“伏见常侍刘劭,深忠笃思,体周于数,凡所错综,源流弘远,是以群才大小,咸取所同而斟酌焉。故性实之士服其平和良正,清静之人慕其玄虚退让,文学之士嘉其推步详密。法理之士明其分数精比,意思之士知其沈深笃固,文章之士爱其着论属辞,制度之士贵其化略较要,策谋之士赞其明思通微,凡此诸论,皆取适己所长而举其支流者也。臣数听其清谈,览其笃论,渐渍历年,服膺弥久,实为朝廷奇其器量。以为若此人者,宜辅翼机事,纳谋帏幄,当与国道俱隆,非世俗所常有也。惟陛下垂优游之听,使劭承清闲之欢。得自尽于前,则德音上通。辉耀日新矣。”

翻译:

王卫二刘傅传
宠请求等待军队到来,并未有损失。我认为可以首先派出五千步兵,三千精骑;在大军行进之前,扬言前进,以震撼和炫耀军势。骑兵到达合肥后,稀疏队伍的行列,增加旌旗鼓号的数量,在城下展示兵力,引诱敌兵退走,切断他们的去路,截断他们的粮道。敌军听说大军到来,骑兵阻断其后路,必定会震惊恐惧,从而逃跑。不战自破贼矣。“帝从之。”

译文: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
夏侯宠请求等军队到来后再行动,没有损失。他认为可以先派遣五千步兵和三千精骑;在大军行进之前,扬言前进,以震撼和炫耀军势。骑兵到达合肥后,稀疏队伍的行列,增加旌旗鼓号的数量,在城下展示兵力,引诱敌兵退走,截断他们的去路,截断他们的粮道。敌军听说大军到来,骑兵阻断其后路,必定会震惊恐惧,从而逃跑。不战自破贼矣。“帝从之。”

注释:

  1. : 人名,此处为夏侯宠的自称。

  2. : 等待,此处指军队的到来。

  3. 先遣: 先于其他人采取行动。

  4. 步兵: 古代战争中主要使用的一种兵种,通常由步兵组成。

  5. 精骑: 精选的骑兵部队。

  6. 军前: 军队行进之前。

  7. 扬声: 高调宣扬、宣传。

  8. 震曜: 震动和炫耀。

  9. 形势: 局势或形势。

  10. 骑到: 骑兵到达。

  11. 疏其行队: 分散队伍。

  12. 多其旌鼓: 增加旌旗、鼓号的数量。

  13. 曜兵: 炫耀兵力。

  14. 城下: 在城墙之下。

  15. 引出: 引诱敌人撤退。

  16. 拟其归路: 设想敌人的退路。

  17. 要其粮道: 拦截敌人的后勤补给线。

  18. : 皇帝的命令。

  19. 博求众贤:广泛寻求贤才。

  20. 散骑侍郎: 官职名,负责传达皇帝的旨意和处理文书。

  21. 夏侯惠: 人名,此处为夏侯惠所献荐。

  22. : 人名,此处为刘劭。

  23. 性实之士: 性格诚实稳重的人。

  24. 体周于数: 精通各种学问和知识。

  25. 凡所错综: 所有的事情都被考虑周全了。

  26. 源流: 事物的本源和流变。

  27. 弘远: 深远广阔。

  28. 服膺: 心悦诚服,铭记在心。

  29. 朝廷奇器量: 朝廷认为他有非凡的器量。

  30. 辅翼机事: 辅助和支持重要事务。

  31. 纳谋帏幄: 提出计策,筹划战略。

  32. 当与国道俱隆: 应当与国家的大道并举,共同兴盛。

  33. 垂优游之听: 陛下垂青,给予优待和宽松的态度。

  34. 使劭承清闲之欢: 让刘劭能享有宁静悠闲的快乐。

  35. 德音上通: 德行和恩泽传播至天下。

  36. 辉耀日新: 荣耀照耀,日新月异。

    赏析:

    这篇文章是关于军事策略和人才选拔的文章。夏侯宠在文章中向皇帝提出了他的军事策略,即先派遣精骑和步兵,然后在大军行进之前进行威慑和炫耀。他认为这样可以有效地打击敌人,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他还提到,如果能成功实施这一策略,那么将会大大提升国家的威望和影响力。同时,他也提到了其他几位被推荐的人才,并强调他们都有卓越的才能和品质。最后,他希望皇帝能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