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臻宇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荧阳而卒。

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夏侯惇为陈留太守,举臻计交,命妇出宴,臻以为“末世之俗,非礼之正”。惇怒,执臻。既而赦之。后为汉黄门侍郎。东郡朱越谋反,引臻。

太祖令曰:“孤与卿君同共举事,加钦令问。始闻越言,固自不信。及得荀令君书,具亮忠诚。”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及践阼,封安国亭侯。时郡臣并颂魏德,多抑损前朝。臻独明禅授之义,称扬汉美。帝数目臻曰:“天下之珍,当与山阳共之。”迁尚书,转侍中、吏部尚书。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征东大将军曾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这首诗是描述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卫臻的生平事迹。以下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 卫臻,字公振,陈留(今河南开封)襄邑人。他的父亲卫兹,有高尚节操,不参加三公之召。

  • 太祖(曹操)初到陈留时,卫兹说:“平定天下的人,一定是此人。”太祖也对他另眼相看,多次去卫兹家讨论大事。他跟随太祖讨伐董卓,战于荧阳时去世。

  • 太祖每次经过郡境,都派遣使者祭祀卫兹。夏侯惇担任陈留太守,推荐卫臻参与计策,命令妇出宴请,卫臻觉得“末世之俗,非礼之正”。夏侯惇发怒,抓住卫臻。后来赦免他。后来成为汉朝的黄门侍郎。东郡朱越谋反,引荐卫臻。

  • 太祖令曰:“孤与卿君同共举事,加钦令问。始闻越言,固自不信。及得荀令君书,具亮忠诚。”

  •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卫臻参丞相军事。追录卫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

  • 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及践阼,封安国亭侯。当时郡臣并颂魏德,多抑损前朝。卫臻独明禅授之义,称扬汉美。皇帝数落卫臻:“天下之珍,当与山阳共之。”迁尚书,转侍中、吏部尚书。

  • 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征东大将军曾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卫臻说:“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卫臻的一生事迹,展示了他的忠诚品质和智慧才智。诗中卫臻的言行表现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同时,他也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和智慧的政治家,能够洞察人心,识破阴谋,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热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