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昶奏:“孙权流放良臣,适庶分争,可乘衅而制吴、蜀。白帝、夷陵之间,黔、巫、秭归、房陵皆在江北,民夷与新城郡接,可袭取也。”乃遣新城太守州泰袭巫、秭归、房陵,荆州刺史王基诣夷陵,昶诣江陵,两岸引竹縆为桥,渡水击之。贼奔南岸,凿七道并来攻。于是昶使积驽同时俱发,贼大将施绩夜遁人江陵城,迫斩数百级。昶欲引致平地与合战,乃先遣五军案大道发还,使贼望见以喜之,以所获铠马甲首,驰环城以怒之,设伏兵以待之。绩果追军,与战,克之。绩遁走,斩其将钟离茂、许旻,收其甲首旗鼓珍宝器仗,振旅而还。王基、州泰皆有功。于是迁昶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进封京陵侯。毋丘俭、文钦作乱,引兵拒俭、钦有功,封二子亭侯、关内修,进位骠骑将军。诸葛诞反,昶据夹石以逼江陵,持施绩、全熙使不得东。诞既诛诏曰:“昔孙膑佐赵,直凑大梁。西兵骤近,亦所以成东征之势也。”增邑千户,并前四千七百户,迁司空,持节、都督如故。甘露四年薨,谥曰穆侯。子浑嗣,咸熙中为越骑校尉。

三国志

二年春,徐邈奏孙权流放良臣,适庶分争,可乘衅而制吴、蜀。白帝、夷陵之间,黔、巫、秭归、房陵皆在江北,民夷与新城郡接,可袭取也。乃遣新城太守州泰袭巫、秭归、房陵,荆州刺史王基诣夷陵,昶诣江陵,两岸引竹縆为桥,渡水击之。贼奔南岸,凿七道并来攻。于是昶使积驽同时俱发,贼大将施绩夜遁人江陵城,迫斩数百级。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县人。曹操平定河朔时,任徐邈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县令,后来到洛阳任东曹议。他看到孙权流放良臣,适庶分争的机会,认为可以乘势制吴、蜀,便向朝廷建议攻击。他派遣新城太守州泰袭击巫、秭归、房陵,荆州刺史王基前往夷陵,自己则前往江陵,两岸引竹縆为桥,渡过长江攻击敌人。敌人败逃南岸,徐邈又派兵埋伏等待敌人。最终施绩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逃回江陵城,结果被斩首数百级。徐邈还打算将敌人诱至平原上进行决战,于是先派遣五路大军沿着大道撤退,让敌人看到后心生欢喜。然后他们用获得的铠甲马匹甲首等物环绕城市以激怒敌人,并设下伏兵等待敌军。果然施绩率军追击,双方交战。最终施绩战败逃跑,徐邈斩杀其大将钟离茂和许旻,缴获大量战利品后撤军回朝。

毋丘俭、文钦作乱,引兵拒俭、钦有功,封二子亭侯、关内修,进位骠骑将军。诸葛诞反,王昶据夹石以逼江陵,持施绩、全熙使不得东。诞既诛诏曰:“昔孙膑佐赵,直凑大梁。西兵骤近,亦所以成东征之势也”。王昶增邑千户,并前四千七百户,迁司空,持节、都督如故。

王昶(175—249),字文舒,太原晋阳人。他是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外甥,官至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他在公元226年受命出征东吴,讨伐诸葛恪叛乱。王昶率领精兵五千,深入东吴境内,迫使诸葛恪投降。之后,他又挥师东返,一举平定了荆州叛乱,使魏国东部边疆得以稳固。

甘露四年(259年),王昶因病去世,谥号穆侯。他的后代子孙中有人继承爵位,还有人成为越骑校尉。

王昶一生历经三国时期的政治风波,从辅佐曹操到征战东吴,再到平息荆州之乱,他始终坚守自己的职责,为国家的安定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他最终因病而逝,但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