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曰:“伤娠而胎不去。”将军言:“(闻)[间]实伤娠,胎已去矣。”佗曰:“案脉,胎未去也。”将军以为不然。佗舍去,妇稍小差。百余日复动,更呼佗。佗曰:“此脉故事有胎。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生。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着母脊。故使多脊痛。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汤针既加,妇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所。
诗句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
译文: 广陵太守陈登生病了,胸口感到烦闷不适,面色发红且不想吃饭。
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
解析: 医生通过把脉诊断出,“府君”的胃里藏着几升小虫子,这些虫子准备在体内形成一种叫做“内疽”的病症,这主要是因为他食用过海鲜等食物引起的。于是医生立刻熬制了一升药汤,让陈登服用一半后,不久就排出了三升左右的虫子,那些虫子头部都是红色的,身体像是生鱼片一样。陈登的病情很快就好转了。
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
注释及赏析: “此病后三期当发”,意思是这个病在三个周期后就会发作。“时佗不在”,说明陈登在病发前没有看到这位名医。
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曰:“伤娠而胎不去。”将军言:“(闻)[间]实伤娠,胎已去矣。”佗曰:“案脉,胎未去也。”将军以为不然。佗舍去,妇稍小差。百余日复动,更呼佗。佗曰:“此脉故事有胎。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生。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着母脊。故使多脊痛。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汤针既加,妇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所。
译文: 李将军的妻子病得很重,她向医生陈登求助看脉象说:“我怀孕了但胎儿没有出生。”将军却说:“根据脉象显示,你的怀孕情况已经结束了,胎儿已经没有了。”陈登经过检查确认胎儿还没有出来,将军不相信。医生离开后,妻子稍微好转了一些。过了一百多天又开始发作,再次呼叫医生。医生陈登说:“按照常规的情况,你应该有两个孩子出生,一个孩子先出生,因为出血太多所以没能存活。母亲没有察觉,旁观者也没有察觉,所以没能迎接第二个孩子。那个胎儿死在子宫里,血液不再回流到母亲的身上,必然会附着在母亲的脊背处。所以导致你经常感到背部疼痛。现在应该用汤药和针灸一起治疗,这样死去的胎儿一定会排出体外。”给药和针灸之后,妻子痛苦得非常厉害,仿佛要分娩一样。陈登说:“这个死去的孩子已经死亡很久了,它无法自己排出体外,应该找人帮忙把它取出。”果然,从肚子里掏出了一个死婴儿,手脚都完整无损,肤色黑色,长度大约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