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为五官将,坐上会客三十余人,文帝问己年寿,又令遍相众宾。建平曰:“将军当寿八十,至四十时当有小厄,愿谨护之。”谓夏侯威曰:“君四十九位为州牧,而当有厄,厄若得过,可年至七十,致位公辅。”谓应璩曰:“君六十二位为常伯,而当有厄,先此一年,当独见一白狗,而旁人不见也。”谓曹彪曰:“君据藩国,至五十七当厄于兵。宜善防之。”
初,颖川荀攸、钟繇相与亲善。攸先亡,子幼。繇经纪其门户,欲嫁其妾。与人书曰:“吾与公达曾共使朱建平相。建平曰:”荀君虽少,然当以后事付钟君。‘吾时啁之曰:“惟当嫁卿阿骛耳。’何意此子竟早陨没,戏言遂验乎!今欲嫁阿骛,使得善处。
追思建平之妙,虽唐举、许负何以复加也!“
文帝黄初七年,年四十,病困。谓左右曰:“建平所言八十,谓昼夜也,吾其决矣。”顷之,果崩。夏侯威为兖州刺史,年四十九,十二月上旬得疾,念建平之言,自分必死,豫作遗令及送丧之备,咸使素办。至下旬转差,垂以平复。三十日日昃,请纪纲大吏设酒,曰:“吾报苦渐平,明日鸡鸣,年便五十,建平之戒,真必过矣。”威罢客之后,合瞑疾动,夜关遂卒。璩六十一为待中,直省内,欻见白狗,问之众人,悉无见者。于是数聚会,并急游观田里,饮宴自娱,过期一年,六十三卒。曹彪封楚王,年五十七,坐与王淩通谋,赐死。凡说此辈,无不如言,不能具详,故粗记数事。惟相司空王昶、征北将军程喜、中领军王肃有蹉跌云。肃年六十二,疾笃,众医并以为不愈。
《三国志》中的方技传,是记载了诸多古代医学家及其医术的文献。其中涉及了多位具有非凡医学才能的人物,他们不仅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还通过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生活指导。接下来将结合诗句、译文及赏析,深入解析相关人物与事迹:
- 建平的智慧预言
- 诗句:“建平曰:‘将军当寿八十,至四十时当有小厄,愿谨护之’。”(见《三国演义》中建平对文帝的预言)
- 译文:建平预测说,“将军您应当享年八十岁,到了四十岁时将会遭遇一些小困难或困境,希望您能小心照顾自己。”
- 赏析:这段描述展示了建平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预知未来的能力,反映出其精湛的医学知识和深厚的人生经验。
- 夏侯威的人生起伏
- 诗句:“建平言八十,谓昼夜也;吾其决矣。”(见《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 译文:建平曾经说过:“将军您的寿命应该是八十岁,这是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寿命。”这句话让文帝确信了自己的寿命。
- 赏析:这段诗句不仅体现了建平的医学智慧,同时也揭示了一种哲学思想——生命是有限的,但通过智慧和谨慎可以延长生命的质量。
- 荀攸与钟繇的深厚友谊
- 诗句:“荀攸先亡,子幼;繇经纪其门户,欲嫁其妾。”(出自《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见)
- 译文:荀攸去世时年纪尚轻,儿子年幼;钟繇则负责管理他的家庭事务,并计划将他的妻子出嫁。
- 赏析:此段诗句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个人情感纠葛,还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家族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承担。
- 王昶、程喜、王肃的不同命运
- 诗句:“惟相司空王昶、征北将军程喜、中领军王肃有蹉跌云。肃年六十二,疾笃,众医并以为不愈。”(出自《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见)
- 译文:只有王昶、程喜、王肃等几位官员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最终都未能痊愈。
- 赏析:这些诗句反映了古代医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以及医疗条件和技术的不完善。
- 曹彪的命运转折
- 诗句:“建平之言,真必过矣!”(出自《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见)
- 译文:建平的话应验了,真是太神奇了!
- 赏析:这句诗句表达了建平预言的准确性和深远影响。
《三国志》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文学与智慧的瑰宝。通过对这些诗句和故事的赏析,我们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也能体会到古代文人的智慧以及对未来的深刻洞察。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