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家皆共一椁,刻木如生形,随死者为数。又有瓦(钅历),置米其中,编县之于椁户边。

毋丘俭讨句丽,句丽王宫奔沃沮,遂近师击之。沃沮邑落皆破之,斩获首虏三千余级,宫奔北沃沮。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余里,其俗南北皆同,与挹娄接。

挹娄喜乘船寇钞,北沃沮畏之,夏月恒在山岩深穴中为守备,冬月冰冻,船道不通,乃下居村落。王颀别遣追讨宫,尽其东界。问其耆老:“海东复有人不?”耆老言国人常乘船捕鱼,遭风见吹数十日,东得一岛,上有人,言语不相晓,其俗常以七月取童女沉海。又言有一国亦在海中,纯女无男。又说得一布衣,从海中浮出,其身如中国人衣,其两袖长三丈。又得一破船,随波在海岸边,有一人项中复有面,生得之,与语不相通,不食而死。其域皆沃沮东大海中。

以下是对《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的逐句译文及注释,并附上相应的赏析:

译文

  1. 举家皆共一椁:全家人共用一个棺材。
  2. 刻木如生形:在木头上刻出人的形态。
  3. 随死者为数:根据死者的数量来放置瓦(即砖)。
  4. 又有瓦:这里指的是陶瓦。
  5. 置米其中:在瓦内放米。
  6. 编县之于椁户边:将编好的绳子系在棺材的四角。
  7. 毋丘俭讨句丽:毋丘俭讨伐句丽,句丽王宫逃奔到沃沮。
  8. 沃沮邑落皆破之:沃沮的村落都被攻破。
  9. 斩获首虏三千余级:杀死和俘虏了三干多人首级。
  10. 宫奔北沃沮:句丽王宫逃奔到了北沃沮。
  11. 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北沃沮的名字是“置沟”。
  12. 去南沃沮八百余里:距离南沃沮有八百多里。
  13. 其俗南北皆同:这里的风俗和南北都相同。
  14. 与挹娄接:与挹娄相接。
  15. 喜乘船寇钞:喜欢乘坐船只进行劫掠。
  16. 北沃沮畏之:北沃沮的人害怕他们。
  17. 夏月恒在山岩深穴中为守备:夏天经常在山岩和洞穴中作为防守。
  18. 冬月冰冻:冬天冰冻时。
  19. 乃下居村落:于是下到村落居住。
  20. 王颀别遣追讨宫:王颀另外派遣军队追赶抓捕。
  21. 尽其东界:占领了他们的整个东部边界。
  22. 问其耆老:询问其中的老年人。
  23. 海东复有人不:海东是否还有人?
  24. 耆老言国人常乘船捕鱼:老人说国人经常乘船捕鱼。
  25. 遭风见吹数十日:被风吹了几十天。
  26. 东得一岛:向东得到一座岛屿。
  27. 上有人,言语不相晓:岛上有人,言语不通。
  28. 其俗常以七月取童女沉海:他们的习俗是常在七月初把童女扔进海里。
  29. 又言有一国亦在海中:又说有一个国家也在海上。
  30. 纯女无男:那里全是女孩没有男孩。
  31. 又得一布衣:还得到一个穿着衣服的布衣。
  32. 从海中浮出:从海里浮出。
  33. 其身如中国人衣:其身体像中国人的衣服。
  34. 其两袖长三丈:袖子长三丈。
  35. 又得一破船:又得到了一艘破损的船。
  36. 有一人项中复有面:有一个人脖子上又长出了面孔。
  37. 生得之,与语不相通:生擒到他,和他说话不通,最后饿死。
  38. 其域皆沃沮东大海中:他们的领土都在沃沮的东部大海边。

注释

  1. 举家皆共一椁:全家人共用一个棺材。
  2. 刻木如生形:在木头上刻出人的形态。
  3. 随死者为数:根据死者的数量来放置瓦。
  4. 又有瓦:这里指的是陶瓦。
  5. 置米其中:在瓦内放米。
  6. 编县之于椁户边:将编好的绳子系在棺材的四角。
  7. 毋丘俭讨句丽:毋丘俭讨伐句丽,句丽王宫逃奔到沃沮。
  8. 沃沮邑落皆破之:沃沮的村落都被攻破。
  9. 斩获首虏三千余级:杀死和俘虏了三干多人首级。
  10. 宫奔北沃沮:句丽王宫逃奔到了北沃沮。
  11. 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北沃沮的名字是“置沟”。
  12. 去南沃沮八百余里:距离南沃沮有八百多里。
  13. 其俗南北皆同:这里的风俗和南北都相同。
  14. 与挹娄接:与挹娄相接。
  15. 喜乘船寇钞:喜欢乘坐船只进行劫掠。
  16. 北沃沮畏之:北沃沮的人害怕他们。
  17. 夏月恒在山岩深穴中为守备:夏天经常在山岩和洞穴中作为防守。
  18. 冬月冰冻:冬天冰冻时。
  19. 乃下居村落:于是下到村落居住。
  20. 王颀别遣追讨宫:王颀另外派遣军队追赶抓捕。
  21. 尽其东界:占领了他们的整个东部边界。
  22. 问其耆老:询问其中的老年人。
  23. 海东复有人不:海东是否还有人?
  24. 耆老言国人常乘船捕鱼:老人说国人经常乘船捕鱼。
  25. 遭风见吹数十日:被风吹了几十天。
  26. 东得一岛:向东得到一座岛屿。
  27. 上有人,言语不相晓:岛上有人,言语不通。
  28. 其俗常以七月取童女沉海:他们的习俗是常在七月初把童女扔进海里。
  29. 又言有一国亦在海中:又说有一个国家也在海上。
  30. 纯女无男:那里全是女孩没有男孩。
  31. 又得一布衣:又得到一个穿着衣服的布衣。
  32. 从海中浮出:从海里浮出。
  33. 其身如中国人衣:其身体像中国人的衣服。
  34. 其两袖长三丈:袖子长三丈。
  35. 又得一破船:又得到了一艘破损的船。
  36. 有一人项中复有面:有一个人脖子上又长出了面孔。
  37. 生得之,与语不相通,不食而死:生擒到他,和他说话不通,最后饿死。
  38. 其域皆沃沮东大海中:他们的领土都在沃沮的东部大海边。

赏析

此段文字描述了毋丘俭讨伐句丽王宫的故事,展示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与边疆民族的生活状态。同时反映了三国时期边疆地区的民族构成、文化习俗以及政治军事情况。通过对这段历史事件的叙述,不仅能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还能深入理解三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及其对外政策的影响。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理解,也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