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娄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极。其土地多山险。

其人形似夫余。言语不与夫余、句丽同。有五谷、牛、马、麻布。人多勇力,无大君长,邑落各有大人。处山林之间,常穴居,大家深九梯,以多为好。土气寒,剧于夫余。其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猪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隐其前后,以蔽形体。其人不洁,作溷在中央,人围其表居,其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尺八寸,青石为镞,古之肃慎氏之国也。

善射,射人者皆入因。矢施毒,人中皆死。出赤玉、好貂,今所谓挹娄貂是也。自汉已来,臣属夫余,夫余责其租赋重,以黄初中叛之。夫余数伐之,其人众虽少,所在山险,邻国人畏其弓矢,卒不能服也。其国便乘船寇盗,邻国患之。东夷饮食类皆用俎豆,唯挹娄不,法俗最无纲纪也。

诗句输出:
挹娄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极。其土地多山险。

译文输出:
挹娄位于夫余国的东北方向约千余里处,靠近大海。它向南与北沃沮相接,但不知道它的北面边界在哪里。该地区地势多山险峻。

注释输出:

  • 挹娄:古代少数民族名,活动区域在今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一带。
  • 夫余:古代东北民族之一,分布在松花江中下游地区。
  • 沃沮:古代东北民族之一,分布在黑龙江下游及乌苏里江流域。
  • 山险:指地形险要,多山的地貌条件。
  •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曾长期威胁中原地区。
  • 冒顿:匈奴单于的名字。
  • 汉末:指东汉末期。
  • 袁绍:东汉末年军阀,曾控制河北等地。
  • 百蛮:泛指众多部落或民族。
  • 蹋顿:匈奴首领的名字。

赏析输出:
这首诗通过描述挹娄国的位置、环境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展现了挹娄国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同时,通过对匈奴等外部势力的描述,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紧张局势和动荡不安。整体上,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挹娄国的地理风貌,又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