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

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后以师祝公丧去官。居阳城山,积学教授,举贤良方正,辟司徒府,历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焉内求交址牧,欲避世难。议未即行,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会益州刺史却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焉谋得施。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当收俭治罪;扶亦求为蜀郡西部属国都尉,及太仓令(会)巴西赵韪去官,俱随焉。

诗句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
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
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后以师祝公丧去官。
居阳城山,积学教授,举贤良方正,辟司徒府,历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
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焉内求交址牧,欲避世难。议未即行,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会益州刺史却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焉谋得施。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当收俭治罪;扶亦求为蜀郡西部属国都尉,及太仓令(会)巴西赵韪去官,俱随焉。

译文

刘焉,字君郎,江夏竞陵人氏。
他是汉鲁恭王的后代,章帝元和年间被迁徙到竟陵居住,他的家族成员就是刘焉。
刘焉年轻时担任过州郡官职,因为自己是皇室的宗亲,被授予了中郎的官职。后来,他因为父亲去世,辞去了官职。
他在阳城山上隐居学习,积累学问进行教授。他参加了贤良方正的选拔考试,并被征召进入司徒府任职,历任洛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职务。
刘焉看到朝廷的政治状况衰败,王室事务繁多,于是提出了“刺史、太守,用财物贿赂官员,剥削百姓,以至于百姓离心离德”的建议。他认为应该选择品德高尚且有声望的大臣作为地方行政长官,以此来安定天下。
刘焉内心向往安定的生活,希望躲避乱世。然而他的提议还没有实施,侍中、广汉人董扶就私下里对刘焉说:“京城将要发生动乱了,益州的地理风水上有天子之气。”
听到董扶的话后,刘焉的心思更加坚定了要在益州建立稳定政权的念头。不久之后,他被调任为监军使者,并兼任益州牧,被封为阳城侯,准备对益州刺史却俭进行调查和惩处。同时,董扶也希望能担任蜀郡西部属国的都尉,以及太仓令等职位。这时,巴西人赵韪也已经离职,他们也一同跟随刘焉前往益州。

赏析

这首诗是《三国志》中刘焉传的一部分。刘焉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将领,他在历史上以忠义著称,曾参与平定黄巾起义,并在益州的治理上有所作为。这首诗反映了刘焉对于当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安全的思考。通过他的行动和决策可以看出,刘焉是一个有着远见卓识的政治人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