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先主至葭萌,还兵南向,所在皆克。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

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先主迁璋于南郡公安,尽归其财物及故佩振威将军印绶。孙权杀关羽,取荆州,以璋为益州牧,驻秭归。璋卒,南中豪率雍闿据益郡反,附于吴。权复以璋子阐为益州刺史,处交、益界首。丞相诸葛亮平南土,阐还吴,为御史中丞。初,璋长子循妻,庞羲女也。先主定蜀,羲为左将军司马,璋时从羲启留循,先主以为奉车中郎将。是以璋二子之后,分在吴、蜀。

评曰:昔魏豹闻许负之言则纳薄姬于室,刘歆见图谶之文则名字改易,终于不免其身,而庆钟二主。此则神明不可虚要,天命不可妄冀,必然之验也。而刘焉闻董扶之辞则心存益土,听相者之言则求婚吴氏,遽造舆服,图窃神器,其惑甚矣。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

《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是《三国志》中的一篇,记载了刘焉的生平。全文如下:

明年,先主至葭萌,还兵南向,所在皆克。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    
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先主迁璋于南郡公安,尽归其财物及故佩振威将军印绶。孙权杀关羽,取荆州,以璋为益州牧,驻秭归。璋卒,南中豪率雍闿据益郡反,附于吴。权复以璋子阐为益州刺史,处交、益界首。丞相诸葛亮平南土,阐还吴,为御史中丞。初,璋长子循妻,庞羲女也。先主定蜀,羲为左将军司马,璋时从羲启留循,先主以为奉车中郎将。是以璋二子之后,分在吴、蜀。    
评曰:昔魏豹闻许负之言则纳薄姬于室,刘歆见图谶之文则名字改易,终于不免其身,而庆钟二主。此则神明不可虚要,天命不可妄冀,必然之验也。而刘焉闻董扶之辞则心存益土,听相者之言则求婚吴氏,遽造舆服,图窃神器,其惑甚矣。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    

解析与注释

  1. 关键人物和地点: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他在历史上是一位著名的人物。
  2. 事件概述:刘焉年轻时担任过州郡官职,后因宗室身份被任命为中郎,后来因丧事离职。他晚年被派去治理荆州。
  3. 政治变动:在刘焉统治期间,发生了多次政治变动。他的儿子刘璋继承其位,但在面对内部和外部压力时选择了投降。
  4. 家族关系:刘焉有两子,刘循和刘阐。刘循娶了庞羲的女儿,而刘阐则是后来的政治领导人。
  5. 评论总结:这段历史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人们对于命运和权力的态度。

赏析

《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是关于三国时期蜀地的重要史料之一,通过对刘焉一生事迹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动态。刘焉虽然出身高贵但并非英明的统治者,他的决策和行为导致了蜀地的不稳定和分裂。此外,文中提到的“神明不可虚要”,表达了一种对命运和神意不可轻易依赖的观点,强调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