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
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柳,弃官亡命。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袁绍攻公孙瓒,先主与田楷东屯齐。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于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时先主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下邳陈登谓先主曰:“今汉室陵迟,海内倾履,立功立事,在于今日。(彼)[鄙]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先主曰:“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领徐州。袁术来攻先主,先主拒之于盱眙、淮阳。
《三国志 · 蜀书 · 先主传》是陈寿为刘备立的传记,记载了刘备从年轻时开始的经历及其成就。以下是对原文的逐句翻译与注释:
- 灵帝末年黄巾起义
- 黄巾起义:东汉灵帝末年,由于社会矛盾激化,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称为黄巾之乱。这场起义波及整个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和破坏。
- 先主率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
- 讨伐黄巾贼:在黄巾起义期间,先主刘备率领他的部下,跟随当时的校尉邹靖一起前往前线征讨黄巾贼。
- 立功受奖:在这次战役中,先主表现出色,因功被封为安喜尉。
- 督邮以公事到县
- 督邮到来:有一位公务人员来到先主所在的县衙,但先主请求谒见未果,于是直接闯入,并绑住了这位督邮,对其施以二百杖刑,然后将其解下绶带系于其颈上,并将其驱赶出县衙。
- 后为高唐尉,迁为令
- 高唐尉、令:在被解除督邮职务后,先主先后担任过高唐郡的尉和令。
- 后为高唐尉,迁为令
- 高唐尉、令:在担任过高唐尉和令之后,又升任为其他官职。
- 为贼所破,奔中郎将公孙瓒
- 遭遇战事:在一次战斗中,先主被敌军攻破,随后投奔了当时担任中郎将的公孙瓒。
- 公孙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公孙瓒向朝廷推荐先主为别部司马,并派遣他与青州刺史田楷共同抗击袁绍。
- 试守平原令
- 临时代理官职:后来先主又被派去暂时代理平原县的县长职务,这期间他处理了许多地方事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后领平原相
- 正式任命官职:随着治理能力的提升,先主被正式任命为平原郡的长官,即相。
- 郡民刘平素轻先主
- 轻视刘备的人:当地郡民刘平一向看不起刘备,认为他是低贱之人,不值得放在眼里。
- 耻为之下,使客刺之
- 刘平的行为:刘平觉得非常耻辱,于是指使一名刺客去刺杀刘备,但刺客没有下手。
该篇传记不仅记录了刘备的个人经历和政治生涯的起点,还反映了他在乱世中的崛起过程及其与其他重要人物的关系。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充满野心和勇气的年轻人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脱颖而出,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