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夏,雒城破。进围成都数十日,璋出降。蜀中殷盛丰乐,先主置领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

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遣黄权将兵迎张鲁,张鲁已降曹公。曹公使夏侯渊、张合屯汉中,数数犯暴巴界。先主令张飞进兵宕渠,与合等战于瓦口,破张合等,收兵还南郑。先主亦还成都。

诗句: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 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事故九江太中同郡卢植。先主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后为高唐尉,迁为令。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中平原令,后领平原相。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而去。袁绍攻公孙瓒,先主与田楷东屯齐。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遗使告急于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    

译文:

先主姓刘,名备,字玄德,是涿郡涿县人。他出生在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的后代中。中山靖王曾因酎金失侯而被贬到涿县定居。先主的父亲名叫刘弘,曾在束郡担任范令一职。先主小时候非常孤独,与母亲一起摆摊卖鞋和织布。他住在东南角篱笆上的桑树很高,能远远地望见它像一个小车盖。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非凡凡之物,有的甚至说这里会走出贵人来。年轻时,先主和家族中的其他小孩在树下玩耍,他说:“我一定要乘坐这辆羽葆盖车。”他的叔父子敬对他说:“你不要胡说八道,不然我们家就要灭绝了!”十五岁时,他的母亲让他去学习,后来成为九江太守同郡的卢植的学生。先主身高七尺五寸,弯腰下去膝盖都碰着地面了,他回头看看自己的耳朵。他说话很少,善于谦卑地对待别人,高兴时也不显露出来,喜欢结交豪杰之士,年轻时的人都争着和他交朋友。灵帝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各州郡纷纷举兵起义。先主率领部下跟随校尉邹靖讨伐黄巾贼军立下了战功,后被任命为安喜尉。后来又升任高唐尉、令,在被黄巾军攻破之后投奔了中郎将公孙瓒,公孙瓒任命他为别部司马,派他和青州刺史田楷共同抵抗冀州牧袁绍的军队。先主多次立下了战功,后来被任命为中平原令,后来兼任平原相。郡里的百姓刘平一向看不起先主,认为他地位低下而感到耻辱。于是他派刺客去刺杀先主,但刺客不忍心下手,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先主之后就离开了。袁绍攻打公孙瓒,先主和田楷向东驻扎在齐地防守。曹操征讨徐州之时,徐州牧陶谦派人紧急求救。田楷和先主一起救援了他。

注解:

  • 这段文字描绘了刘备早年生活的艰难以及他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渐崭露头角的经历。
  • 文中提到的“先主”即是刘备(161-223),字玄德,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开国君主。
  • 文中提及的历史背景包括黄巾起义、军阀割据等关键历史事件,这些都对刘备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刘备的性格特点如谦逊、坚韧、重视人才等,在文中得到了体现。他不仅注重个人修养,还擅长结交豪侠之士,这也是他在乱世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 文中的叙述方式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刘备的生活点滴和性格特征。同时,文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刘备人格魅力的认同和赞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