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许靖、安汉将军麋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权)[黄柱]、少府王谋等上言:“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咸思刘氏。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征。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孝经援神契》曰:”德至渊泉则黄龙见‘,龙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又前关羽围樊、襄阳,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玺潜汉水,伏于渊泉,晖景烛耀,灵光彻天。夫汉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国号也,大王袭先帝轨迹,亦兴于汉中。今天子玉玺神光先见,玺出襄阳,汉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与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应,非人力所致。昔周有乌鱼之瑞,咸曰休哉。二祖受命,《图》、《书》先着,以为征验。
翻译: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陈寿所著的关于刘备(161-223)的传记。在这本书中,许靖、麋竺、诸葛亮、赖恭、黄权等官员联名上书,指出曹丕篡位并消灭汉室的行为,暗示曹操对忠诚的汉朝人士进行了残酷的压迫。他们提到,当汉灵帝驾崩后,汉少帝被迫让位于董卓,董卓又迫使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曹操,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汉朝已经名存实亡。此外,他们还提到了一些象征性的事情和符瑞,以证明刘备的合法性。例如,太傅许靖、安汉将军麋竺等人联名上言,称在武阳发现了龙的出现,而“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皇权威严和尊贵,这表明曹操的统治已经失去了民心,而刘备则有望恢复汉朝的辉煌。
注释与赏析:
- 许靖、麋竺、诸葛亮、赖恭、黄权联名上书:
- 这种联名上书在当时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行为,表明了他们对曹操统治的不满和对刘备的支持。
- 这种上书方式也显示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对于政治变动的高度敏感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 曹丕篡位:
- 曹丕被描述为一个篡位者,这是对曹操个人行为的指责,也是对汉朝末年混乱局面的一种概括。
- 曹操通过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汉朝的稳定,也削弱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
- 汉朝名存实亡:
- 这句话直接点明了汉朝的政治状况和历史背景,强调了汉朝的衰败不仅仅是因为内部的问题,更因为外敌的威胁。
- 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担忧和对国家未来的不确定感。
- 刘氏家族的复兴:
- 文中提到的刘氏家族的复兴,是指刘备及其家族试图恢复汉朝的正统地位。
- 这种复兴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期望和承诺。
- 符瑞的出现:
- “太白星现于天”,这被认为是天意的支持,表明有神灵或天命在支持刘备。
- 这种天象的出现不仅增加了刘备的声望,也为他的行动提供了合法性的基础。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政治人物的描述和分析,展现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未来的期望和担忧,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信念。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人性、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