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谨录写上诣着作。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阳侯相臣陈寿上。

诗句:

  • 青龙二年春,
  • 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 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
  • 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

译文:
青龙二年,春季的时候,诸葛亮率领众人出兵到武功,并在那里分遣兵力进行屯田,这成为了他长期驻守的基础。秋季的时候,诸葛亮因病去世。百姓们追念他,将他的话作为评价的标准。直到现在的梁州、益州的人们,还经常谈论他的事迹,他们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就像召公受到甘棠树的赞美一样,郑国的人唱着关于子产的歌谣,以此来比喻诸葛亮的影响。孟子曾经说过:“以安逸的方式来治理百姓,即使他们劳苦也不会抱怨;用生硬的方式来杀人,即使死了也不会怨恨。”这句话确实如此!有人认为诸葛亮的文章文采不足,而且过于繁琐。但是我认为,咎繇是大贤之人,周公是圣人。从《尚书》上来看,咎繇的谋略简明而雅致,周公的诰词则繁复且详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咎繇和舜、禹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而周公则是向下属发布誓言。诸葛亮所与之言都是普通人和士人,所以他的文章中无法表达得更远大。然而他的遗言和教诲却能够通过他的言辞和文字来了解他的心意和理念,这对于当代是有补充意义的。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诸葛亮的政绩和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通过对诸葛亮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爱。同时,通过对后世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和怀念,我们也可以看到诸葛亮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