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无以易周之理。
后主犹疑于入南,周上疏曰:“或说陛下以北兵深入,有欲适南之计,臣愚以为不安。何者?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势逼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今以穷迫,欲往依恃,恐必复反叛,一也;北兵之来,非但取蜀而已,若奔南方,必因人势衰,及时赴追,二也;若至南方,外当拒敌,内供服御,费用张广,他无所取,耗损诸夷必甚,甚必速叛,三也;昔王郎以邯郸僭号,时世祖在信都,畏逼于郎,欲弃还关中。邳肜谏曰:”明公西还,则邯郸城民不肯捐父母,背城主,而千里送公,其亡叛可必也。‘世祖从之,遂破邯郸。今北兵至,陛下南行,诚恐邳肜之言复信于今,四也。愿陛下早为之图,可获爵土;若遂适南,势穷乃服,其祸必深。《易》曰:“亢之为言,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知得失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言圣人知命而不苟必也,故尧,舜以子不善,知天有授,而求授人;子虽不肖,祸尚未萌,而迎绶于人,况祸以至乎!故微子以殷王之昆,面缚衔璧而归武王,岂所乐哉,不得已也。“于是遂从周策。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
翻译如下:
杜微,字国辅,梓潼涪人也。年轻时在广汉任安处受学,刘璋时担任从事,因疾病离职。刘备平定蜀地后,杜微常称聋,闭门不出。建兴二年,丞相诸葛亮领益州牧,选迎皆妙简旧德,以秦宓为别驾,五梁为功曹,杜微为主簿。杜微固辞,被抬着去上任。
许靖、孟获、来敏、李严,博涉多闻,尹默精于《左氏》。虽不以德业为称,信皆一时之学士。谯周词理渊通,为世硕儒,有董、扬之规,郤正文辞灿烂,有张、蔡之风,加其行止君子亦有取焉。
赏析:
本文是关于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中人物的传记和评价。其中,杜微因其特殊身份和贡献而受到特别提及。杜微在刘备定蜀之后,虽然声称耳聋,但实际上并未真正闭门不出。他被选为丞相诸葛亮手下的主簿,这显示了他在蜀汉政坛上的重要性。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其他几位学者,他们各自在学术和政治上都有着显著的成就。
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这些人物的生平和成就,而且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通过这些描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三国时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这种细致的叙述方式,使得这段历史更加生动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