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晋文王为魏相国,以周有全国之功,封阳城亭侯。又下书辟周,周发至汉中,困疾不进。咸熙二年夏,巴郡文立从洛阳还蜀,过见周。周语次,因书版示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司马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果崩。晋室践阼,累下诏所在发遣周。周遂舆疾诣洛,泰始三年至。以疾不起,就拜骑都尉,周乃自陈无功而封,求还爵土,皆不听许。五年,予常为本郡中正,清定事讫,求休还家,往与周别。周语予曰:“昔孔子七十二、刘向、杨雄七十一而没,今吾年过七十,庶慕孔子遗风,可与刘、杨同轨,恐不出后岁,必便长逝,不复相见矣。”疑周以术知之,假而此言也。六年秋,为散骑常侍,疾笃不拜,至冬卒。凡所着述,择定《法训》、《五经论》、《古史考》书之属百余篇。周三子,熙、贤、同,少子同颇好周业,亦以忠笃质素为行,举孝廉,除锡令、东宫洗马,召不就。

诗句与译文对照分析

原文

杜微字国辅,梓潼涪人也。少受学于广汉任安。刘璋辟为从事,以疾去官。及先主定蜀,微常称聋,闭门不出。建兴二年,丞相亮领益州牧,选迎皆妙简旧德,以秦宓为别驾,五梁为功曹,微为主簿。微固辞,轝而致之。

译文

杜微的字是国辅,梓潼涪人。年轻时他学习过广汉任安。刘璋任命他为从事,因疾病辞去官职。当刘备平定蜀地时,杜微经常称自己耳聋,关闭家门不出门。在建兴二年(公元223年),丞相诸葛亮兼任益州牧,选拔迎接人才时都选择优秀的德才兼备者,让秦宓担任别驾,让五梁担任功曹,杜微担任主簿。杜微坚决推辞,由人力车将杜微拉到任职的地方。

注释

  • 杜微: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和政治家。
  • 梓潼涪:位于今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
  • 刘璋:东汉末年割据四川的军阀。
  • 先主:指刘备。
  • 丞相:指诸葛亮。
  • 建兴二年:三国时期蜀汉的年号,公元223年。
  • 益州牧:管理整个益州的官员。
  • 别驾:负责地方的行政工作。
  • 主簿:协助丞相处理日常政务的官员。
  • 杜微字国辅:杜微的字是国辅,即杜微的本名是杜国辅。
  • 梓潼涪人也:说明杜微是梓潼涪这个地方的人。
  • 刘璋辟为从事:刘璋邀请杜微做他的下属官吏,担任从事。
  • 杜微以疾去官:杜微因病辞职,不再担任公务。
  • 丞相亮领益州牧:丞相诸葛亮接管了益州牧的职务。
  • 选迎皆妙简旧德:选拔人才时都选择优秀的德才兼备的人士。
  • 秦宓:名字不详,是当时蜀汉著名的学者之一。
  • 五梁:名字不详,是当时蜀汉的一位重要官员。
  • 闭门不出:杜微因为生病,闭门不出,不再参与政务。
  • 建兴二年:三国时期蜀汉的年号,公元223年。
  • 丞相:指诸葛亮。
  • 丞相亮兼任益州牧:诸葛亮兼任益州牧,成为地方最高长官。
  • 杜微主簿:杜微被任命为主簿,协助处理地方政务。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杜微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在政治、学术方面的成就以及对蜀汉的贡献。杜微因其学识和能力被刘璋和诸葛亮所重用,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但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诗中对杜微的描述不仅展示了他的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多样性。此外,诗歌也反映了历史时期的文化氛围和政治格局,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