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瑜、仁相守岁余,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为南郡太守。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备领荆州牧,屯公安。

十五年,分豫章为鄱阳郡;分长沙为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屯陆口。

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征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余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

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蒙到,二郡皆服,惟零陵太守郝普未下。会备到公安,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权乃召蒙等使还助肃。蒙使人诱普,普降,尽得三郡将守。因引军还,与孙皎、潘璋并鲁肃兵并进,拒羽于益阳。

《三国志 · 吴书 · 吴主传》中描述了孙权在位期间的重要事件,如赤壁之战后对荆州的争夺、分封土地和官职等。以下是诗句及其译文:

  1. “十四年,瑜、仁相守岁余,所杀伤甚众。”
  • 诗句: 十四年,瑜、仁相守岁余,所杀伤甚众。
  • 译文: 十四年,周瑜和诸葛瑾共同守卫了一年多,双方交战,死伤甚多。
  1. “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
  • 诗句: 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
  • 译文: 刘备上表请求孙权担任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
  1. “十五年,分豫章为鄱阳郡;分长沙为汉昌郡。”
  • 诗句: 十五年,分豫章为鄱阳郡;分长沙为汉昌郡。
  • 译文: 十五年,孙权将豫章分为鄱阳郡,将长沙分为汉昌郡。
  1. “十六年,权徙治秣陵。”
  • 诗句: 十六年,孙权徙治秣陵。
  • 译文: 十六年,孙权迁都到秣陵。
  1.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
  • 诗句: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
  • 译文: 十八年正月,曹操军队攻打濡须要塞,孙权与之对峙了一个多月。
  1. “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
  • 诗句: 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
  • 译文: 十九年五月,孙权征讨皖城。
  1. “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
  • 诗句: 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
  • 译文: 闰月,攻克皖城,俘虏庐江太守朱光以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人。
  1. “是岁刘备定蜀。”
  • 诗句: 是岁刘备定蜀。
  • 译文: 这一年,刘备平定了蜀国。
  1. “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
  • 诗句: 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
  • 译文: 孙权因为刘备已经得到了益州,就让诸葛瑾去请求荆州的各个郡县。刘备不同意,说:“我正打算夺取凉州,一旦凉州平定,就将把荆州全部交给东吴。”
  1. “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
  • 诗句: 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
  • 译文: 孙权说:“这个不是真心要归还,而是想用虚情假意来延缓时间。”于是设置南部三个郡的长官,关羽将所有的长官赶走。

《三国志 · 吴书 · 吴主传》中描述了孙权在位期间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和决策,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这些诗句不仅反映了孙权的历史地位和成就,还展示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略布局。通过深入解读这些诗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从而更全面地把握《三国志》的丰富内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