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备归,而曹公已还。权反自陆口,遂征合肥。合肥未下,彻军还。兵皆就路,权与淩统、甘宁等在津北为魏将张辽所袭,统等以死扞权。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
二十一年冬,曹公次于居巢,遂攻濡须。
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
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于襄阳,曹公遣左将军于禁救之。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生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曹公且欲使羽与权相持以斗之,驿传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犹豫不能去。
翻译: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在还未开战的时候,曹公进入汉中,刘备害怕失去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让诸葛瑾回复,寻找结盟的机会。于是分出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回去后,曹公已经回去了。孙权返回自陆口,然后征伐合肥。合肥没有攻下,撤军回来。士兵们都在路上,孙权与凌统、甘宁等在津北被魏将张辽所袭击,凌统等人用尽生命保护孙权。孙权骑骏马过津桥得以逃脱。
二十一年冬,曹公驻扎在居巢,于是进攻濡须。
二十二年春,孙权命令都尉徐详前往曹公处请求投降,曹公报使和解,再次发誓重修旧好。
二十三年十月,孙权将到吴地,亲自骑马射虎于庱亭。马被虎伤到,孙权投双戟给虎,老虎后退了。常从张世用戈攻击,得到它。
二十四年,关羽围困曹仁于襄阳,曹公派遣左将军于禁救援。正逢汉水暴起,关羽以船兵全部俘获于禁等步骑兵三万人送到江陵,惟城未拔。孙权内心畏惧关羽,外表想要把功劳归于自己,给曹公写信,乞求以讨伐关羽为名来显示自己的功绩。曹公准备让关羽与孙权对峙并战斗,通过邮递方式传信给孙权,命曹仁用弩射向关羽。关羽犹豫不能撤退。
注释:
- 三国志:三国时期的历史书籍,记载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 吴书:指《三国志》中的“吴”部分,即关于三国时期吴国的记载。
- 吴主:指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
- 未战:还未开始作战。
- 会曹公入汉中:正好碰上曹操进入汉中。
- 备惧失益州:刘备害怕失去益州(今四川一带),因为这里是他的一个重要根据地。
- 使使求和:派人前去请求和解。
- 权令诸葛瑾报:孙权命令诸葛瑾回复,这里可能是书信往来的记录。
- 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地区划归孙权所有。
- 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将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地区划归刘备所有。
- 归:回到。
- 曹公已还:曹操回去了。
- 反自陆口:孙权从陆口(今江苏丹阳)返回。
- 遂征合肥:于是征讨合肥。
- 合肥未下:未能攻克合肥。
- 彻军还:撤军回营。
- 兵皆就路:兵士们各自回家。
- 权与淩统、甘宁等在津北为魏将张辽所袭:孙权与凌统、甘宁等人在津北被魏国将领张辽袭击。
- 统等以死扞权:凌统等人用尽生命保护孙权。
- 乘骏马越津桥得去:骑着骏马越过津桥逃走。
- 二十一年冬:建安二十年冬季。
- 居巢: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巢湖附近。
- 攻濡须:进攻濡须县。
- 徐详:人名,可能是孙权的部下或使者。
- 笺与曹公:写信给曹操。
- 乞以讨羽自效:请求以讨伐关羽的名义为自己立功。
- 且欲使羽与权相持以斗之:打算让关羽和孙权相互对峙并战斗。
-驿传权书:通过驿道传递孙权的信。
- 使曹仁以弩射示羽:让曹仁用弩箭向关羽展示。
- 羽犹豫不能去:关羽犹豫不决,无法离开。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孙权与曹操之间的一场战争及其过程。诗中通过描述双方的军事行动、人物表现和心理活动,展现了这场战争的激烈和复杂。同时,也反映了孙权的智谋和勇气,以及他在战争中的坚韧和决心。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也为后世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