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字幼台,坚季弟也。坚始举事,静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众咸附焉。策破刘繇,定诸县。进攻会稽,遣人请静,静将家属与策会于钱唐。是时太守王朗拒策于固陵,策数渡水战,不能克。静说策曰:“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查渎南去此数十里,而道之要径也,宜从彼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吾当自帅众为军前队,破之必矣。”策曰:“善。”乃诈令军中曰:“顷连雨水浊,兵饮之多腹痛,令促具罂缶数百口澄水。”至昏暮,罗以然火诳朗,便分军夜投查渎道,袭高迁屯。朗大惊。遣故丹杨太守周昕等帅兵前战。策破昕等,斩之,遂定会稽。表拜静为奋武校尉,欲授之重任,静恋坟墓宗族,不乐出仕,求留镇守。策从之。权统事,就迁昭义中郎将,终于家。有五子,皓、瑜、皎、奂、谦。皓三子:绰、超、恭。超为偏将军。恭生峻。

《三国志·吴书·宗室传》中描述的孙静,字幼台,是孙权的亲弟弟。他年轻时就开始参与政治事务,并带领家乡的民众和家族成员共同抵抗外来的威胁。孙权在攻下刘繇后,孙静建议利用查渎这一关键地点作为突破口,以出其不意地攻击王朗。孙静的策略最终成功,使得孙权能够迅速稳定局势并控制会稽地区。此外,孙静还被赋予奋武校尉的职位,尽管他因为依恋故乡、宗族而不愿离开,但孙权最终还是尊重了他的决定,让他留在家乡镇守。孙静有五个儿子,分别叫孙皓、孙瑜、孙皎、孙奂、孙谦。其中,孙皓是三个孩子中的第三个。孙静的儿子们继续为孙权的王朝做出了贡献。

注释:

  • 《三国志·吴书·宗室传》:这是一部记录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吴国历史的史书片段。
  • 孙静:孙权的弟弟,参与早期的政治活动,对孙权的事业有重要影响。
  • 坚季弟也:指的是孙权的哥哥孙坚的弟弟。
  • 策破刘繇:刘繇被击败,意味着该地区的权力斗争结束。
  • 进攻会稽:孙权向位于今天的浙江省会稽地区发起进攻。
  • 遣人请静:孙权派遣使者邀请孙静来商议军事行动。
  • 表拜静为奋武校尉:孙权正式任命孙静为一个高级军事职位。
  • 欲授之重任:孙权希望给予孙静重要的责任和权力。
  • 静恋坟墓宗族:孙静由于对故乡和家族的深厚感情,不愿意离开。
  • 权统事:孙权接管了政权。
  • 昭义中郎将:孙权授予孙静的一个新职位。
  • 终于家:最终孙静选择留在家乡。
  • 五子皓瑜皎奂谦:孙静有五个儿子,分别是孙皓、孙瑜、孙皎、孙奂和孙谦。
  • 皓三子:指孙皓的三个兄弟的名字。
  • 绰超恭:指的是他的三个儿子的名字。
  • 超为偏将军:孙子孙超被任命为一个中级军官。
  • 恭生峻:孙子孙恭生下了孙峻。

赏析:
这段历史记载反映了孙权及其家族成员在三国时期的政治动态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复杂关系。孙静虽然身处高位,但他对家乡和家族的眷恋使他难以接受更大的使命和责任,这在当时封建社会中是一个相对罕见的情况,显示了他个性的独立性和对家族情感的重视。同时,孙权对孙静的决定表示尊重,说明他在用人方面注重实际效果而非仅仅是权力大小,体现了他的开明和包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