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汇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此目前之戒也。“权寤,谢蒙曰:”以卿为大督,命皎为后继。“禽关羽,定荆州,皖有力焉。建安二十四年卒。权追录其功,封子胤为丹杨侯。胤卒,无子。弟曦嗣。领兵,有罪自杀,国除。弟咨、弥。仪皆将军,封侯。咨羽林督,仪无难督。咨为滕胤所杀,仪为孙峻所害。
孙奂字季明。兄皎既卒,代统其众,以扬武中郎将领江夏太守。在事一年,遵皎旧迹,礼刘靖、李允、吴硕、张梁及江夏闾举等,并纳其善。奂讷于造次而敏于当宫,军民称之。黄武五年,权攻石阳,奂以地主,使所部将军鲜于丹帅五千人先断淮道。自帅吴硕、张梁五千人为军前锋,降高城,得三将。大军引还,权诏使在前住,驾过其军,见奂军陈整齐,权叹曰:“初吾忧其迟钝,今治军,诸将少能及者,吾无忧矣。”拜扬威将军,封沙羡侯。吴硕、张梁皆裨将军,赐爵关内侯。奂亦爱乐儒生,复命部曲子弟就业,后仕进朝廷者数十人。年四十,嘉禾三年卒。子承嗣,以昭武中郎将代统兵,领郡。赤乌六年卒,无子,封承庶弟壹奉奂后,袭业为将。孙峻之诛诸葛恪也,壹与全熙、施绩攻恪弟公安督融,融自杀。壹从镇南迁镇军,假节督夏口。及孙綝诛滕胤、吕据,据、胤皆壹皆之妹夫也,壹弟封又知胤、据谋,自杀。綝遣朱异潜袭壹。异至武昌,壹知其攻己,率部曲千余口过将胤妻奔魏。魏以壹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封吴侯,以故主芳贵人邢氏妻子。邢美色妒忌,下不堪命,遂共杀壹及邢氏。壹入魏(黄初)三年死。
以下是对《三国志》中《吴书·宗室传》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周瑜、程普不睦
- 原文:“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汇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
- 译文:过去周瑜、程普作为左右部督,共同进攻汇陵。虽然事情最终决定于周瑜,但是程普因为自己资历较深而自认为有能力,而且两人都担任部督,因此产生了矛盾,差点导致国家失败。
- 赏析:这段话反映了古代将领之间的权力斗争和不团结可能带来的风险。周瑜和程普的例子提醒人们,领导者之间的信任和合作至关重要。
- 孙权感激戴蒙
- 原文:“权寤,谢蒙曰:‘以卿为大督,命皎为后继。’”
- 译文:孙权醒来后,感谢陆逊说:“任命你为大督,命令陆胤接替你的职务。”
- 赏析:这段描述显示了孙权的宽厚和对下属的支持。通过提拔和任命陆胤接替陆逊的位置,孙权显示出对陆胤才能的认可和对团队稳定性的重视。
- 陆胤的功绩
- 原文:“禽关羽,定荆州,皖有力焉。”
- 译文:俘虏关羽,平定荆州,陆胤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赏析:这句话突出了陆胤在军事上的成就,不仅成功击败了对手,还稳定了荆州的局势。陆胤的功绩为他在孙权心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 孙奂继承统兵
- 原文:“建安二十四年卒。权追录其功,封子胤为丹杨侯。”
- 译文:建安二十四年去世。孙权追记他的功劳,封他的儿子孙胤为丹杨侯。
- 赏析:孙奂的军事成就以及他对孙权忠诚和尊重的表现,使他得以获得封赏。这反映了孙权对于有功之臣的重视和奖励。
- 孙峻之诛诸葛恪
- 原文:“权攻石阳,奂以地主,使所部将军鲜于丹帅五千人先断淮道。自帅吴硕、张梁五千人为军前锋,降高城,得三将。”
- 译文:孙权攻打石阳时,孙奂因为是当地的领主,派他的部队将领鲜于丹率领五千人切断淮河通道。他自己率领吴硕、张梁五千人作为军队的前锋,并降服了高城,俘获了三名将领。
- 赏析:这段话描绘了孙奂在关键时刻采取果断行动的能力,展现了他的军事智慧和领导力。通过这些军事行动的成功,孙奂证明了自己在战场上的价值。
《三国志》中的《吴书·宗室传》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他们的决策如何影响历史的走向。从周瑜与程普的不睦到孙奂的军事才能,再到孙峻之诛诸葛恪的事件中孙权的决策,每个片段都体现了历史的真实性和人物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些故事的深入理解,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还能从中汲取管理、领导和个人品质方面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