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翊字叔弼,权弟也,骁悍果烈,有兄策风。太守朱治举孝廉,司空辟。建安八年,以偏将军领丹杨太守,时年二十。后卒为左右边鸿所杀,鸿亦即诛。
子松为射声校尉、都乡侯。黄龙三年卒。蜀丞相诸葛亮与兄瑾书曰:“既受东朝厚遇,依依于子弟。又子乔良器,为之恻怆。见其所与亮器物,感用流涕。”其悼松如此,由亮养子乔咨述故云。
孙匡字季佐,翊弟也。举孝廉茂才,未试用,卒。时年二十余。子泰,曹氏之甥也,为长水校尉。嘉禾三年,从权围新城,中流矢死。泰子秀为前将军、夏口督。秀公室至亲,握兵在外,皓意不能平。建衡二年,皓遣何定将五千人至夏口猎。先是,民间佥言秀当见图,而定远猎,秀遂惊,夜将妻子亲兵数百人奔晋。晋以秀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封会稽公。
孙翊字叔弼,孙权之弟也,以其英勇果敢,堪比兄长孙策之风。他曾任太守朱治所举的孝廉,后被司空征辟。建安八年时,年仅二十岁的孙翊以偏将军身份兼任丹杨太守。然而,孙翊最终在左右边鸿的阴谋下被杀,而其子孙松亦因相同原因早逝。
孙匡字季佐,是孙翊的弟弟。与兄类似,他也因孝顺和才学被举为孝廉和茂才,但未及使用即英年早逝。尽管孙匡未能完全展露才华,但其子孙泰却成为曹魏的一员,并担任长水校尉。孙泰之子孙秀在东吴政权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作为前将军、夏口督,与晋朝的交往颇为频繁,最终被封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并被封为会稽公。
孙辅字国仪,是孙贲的弟弟。他以扬武校尉的身份辅佐孙策平定三郡,并在孙策征战丹杨七县时,负责西屯历阳,抵抗袁术,同时吸引和招募余民,维护地方稳定。他的才能受到孙策的高度赞赏,并因其卓越能力被提拔为山阴令。
朱然,字义封,是孙权的同学。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随着孙权掌权,朱然被任命为余姚长,后来提升为山阴令,并成功管理五县。孙权对他非凡的能力印象深刻,甚至将丹杨分出临川郡,由朱然担任太守。
黄龙三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向兄长诸葛瑾写信,表达了对孙翊的哀悼。诸葛亮提到,尽管孙翊已去世多年,但诸葛家族仍对其充满怀念。诸葛亮还提到了自己曾为兄乔良器感到悲伤,并因此落泪。
孙辅的儿子孙松在射声校尉任内不幸早逝。黄龙三年,他因疾病去世,享年二十。孙辅的另一名子孙泰虽未直接提及其生平,但从孙秀的地位来看,孙泰或许继承了家族的光荣。
这段历史不仅展示了孙权家族成员的英勇事迹和忠诚品格,也体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和个人命运的波折。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