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
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
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翻由是得免。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
翻常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后翻乘车行,又经芳营劳,吏闭门,车不得过。翻复怒曰:“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芳闻之,有惭色。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也!”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翻译: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
译文:虞翻,字仲翔,是会稽余姚的人。
注释:虞翻,字仲翔,是会稽郡余姚县的人。
赏析:这是对“虞陆张骆陆吾朱传”中虞翻身份和籍贯的简要介绍。虞翻,字仲翔,是会稽余姚人。虞翻,字仲翔,是会稽郡余姚县的人。
【2^1^】《三国志》吴书·虞陆张骆陆吾朱传原文: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大怒手剑欲击之 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
翻译:孙权已经成为吴王,在欢宴结束之际,虞翻自行斟酒,突然伏在地上假装醉酒不拿杯子。孙权离席后起身坐下,非常愤怒。他的手中拿着剑准备攻击虞翻,在座的侍从们都很惊慌失措,只有太史慈站起来抱住孙权劝谏说:“大王您因为三爵之后就杀害了善士,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知道什么?况且大王您能够容纳贤才、积蓄人心,所以四海之内的人都仰慕您的风范,今天一旦抛弃他们,可以吗?”
译文:孙权已经是吴王,在欢宴结束后不久,虞翻自己端酒,突然伏在地上假装喝醉了,没有拿住酒杯。孙权一走,他立刻起来坐下。孙权因此大怒,手中拿着剑想要攻击他,在座的侍从们都感到非常惊慌。只有太史慈站起来抱住孙权劝谏说:“大王您因为三杯酒之后杀了一个善良的人,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知道什么呢?况且大王您能够容纳贤才、积蓄人心,所以四海之内的人都仰慕您的风范。如今一旦抛弃他们,可以吗?”
注释:孙权已经是吴王,在欢宴结束后不久,虞翻自己端酒,突然伏在地上假装喝醉了,没有拿住酒杯。孙权一走,他立刻起来坐下。孙权因此大怒,手中拿着剑想要攻击他,在座的侍从们都感到非常惊慌。只有太史慈站起来抱住孙权劝谏说:“大王您因为三杯酒之后杀了一个善良的人,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知道什么呢?况且大王您能够容纳贤才、积蓄人心,所以四海之内的人都仰慕您的风范。如今一旦抛弃他们,可以吗?”
赏析:虞翻因醉酒未持杯而被孙权误解并怒斥。此时,侍从们感到恐慌,唯有太史慈站出来劝谏孙权不应在众目睽睽之下伤害虞翻。此段反映了孙权的刚愎自用和虞翻的忠直性格以及在场侍从们的惶恐。
【3^1^】《三国志》吴书·虞陆张骆陆吾朱传原文:翻因忿怒,起坐。权遂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
翻译:虞翻因此愤然而起,孙权于是勃然大怒,举剑欲攻击他,在座的侍从们无不惊慌失措。只有太史慈站起来抱住孙权劝谏说:“大王您因为三杯酒之后杀了一个善良的人,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知道什么呢?况且大王您能够容纳贤才、积蓄人心,所以四海之内的人都仰慕您的风范。如今一旦抛弃他们,可以吗?”
译文:虞翻因此愤然而起,孙权于是勃然大怒,举剑欲攻击他,在座的侍从们无不惊慌失措。只有太史慈站起来抱住孙权劝谏说:“大王您因为三杯酒之后杀了一个善良的人,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知道什么呢?况且大王您能够容纳贤才、积蓄人心,所以四海之内的人都仰慕您的风范。如今一旦抛弃他们,可以吗?”
注释:虞翻因此愤然而起,孙权于是勃然大怒,举剑欲攻击他,在座的侍从们无不惊慌失措。只有太史慈站起来抱住孙权劝谏说:“大王您因为三杯酒之后杀了一个善良的人,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知道什么呢?况且大王您能够容纳贤才、积蓄人心,所以四海之内的人都仰慕您的风范。如今一旦抛弃他们,可以吗?”
赏析:虞翻因未能保持礼貌而引起孙权的愤怒,孙权甚至打算动手攻击虞翻。然而在这关键时刻,太史慈站出来阻止孙权的行为,指出孙权不能因一时的愤怒而失去贤才的支持。此段描绘了虞翻与孙权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太史慈的勇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