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山阴丁览,太末徐陵,或在县吏之中,或众所未识,翻一见之,便与友善,终咸显名。在南十余年,年七十卒。归葬旧墓,妻子得还。
翻有十一子。第四子汜最知名,永安初,从选曹朗为散骑中常侍,后为监军使者,讨扶严,病卒,汜弟忠,宜都太守。耸,越骑校尉。累迁廷尉,湘东、河间太守昺,廷尉尚书,济阴太守。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也。父康,汉末为庐江太守。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孙策在吴,张昭、张纮、秦松为上宾,共论四海未泰,须当用武治而平之,绩年少末坐,遥大声言曰:“昔管夷吾相齐桓公,九合诸候,一匡天下,不用兵车。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论者不务道德怀取之术,而惟尚武,绩虽童蒙,窃所未安也。“昭等异焉。
《三国志》吴书·虞陆张骆陆吾朱传
在阅读《三国志 · 吴书》中的“虞陆张骆陆吾朱传”时,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与那些英勇的文人一同探讨着他们的智慧与勇气。
故事的主人公虞翻,他的才华和品格让我印象深刻。作为一个会稽馀姚人,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具有高尚的品质。当太守王朗命他担任功曹时,面对孙策征伐会稽,虞翻因父丧未能前往,但他却毅然脱下丧服入府门劝谏,展现了他的大度和忠诚。尽管王朗最终未能采纳他的建议,但虞翻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并追随孙策到东。
陆绩的故事则更显纯真。他在六岁时在九江见到袁术,便怀三枚橘子而归,这份单纯和诚实令人钦佩。陆绩虽然年纪尚小,但他对于道德的追求和对母亲的孝顺已经显露无疑。
张温、骆统和陆瑁、吾粲、朱据的故事同样引人深思。他们或为上宾,或为廷尉、尚书,或为监军使者,或为太守,各有所长,各有其志。张温、骆统等人的才能和远见卓识,以及陆瑁、吾粲、朱据等人物的忠诚和勇敢,都让人对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敬意。
通过这些生动的叙述,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英雄辈出的盛况。《三国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读罢这段记载,我不禁思考: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是否也能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或许,正是他们的精神激励我们在今天依然能坚守本心,追求真理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