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会暨艳事起,遂因此发举。艳字子休,亦吴郡人也,温引致之,以为选曹郎,至尚书。
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弹射百僚,核选三署,率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贪鄙,志节污卑者,皆以为军吏,置营府以处之。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权幽之有司,下令曰:“昔令召张温,虚己待之,既至显授,有过旧臣,何图凶丑,专挟异心!昔暨艳父兄,附于恶逆,寡人无忌,故近而任之,欲观艳何如。察其中问,形态果见。而温与之结连死生,艳所进退。皆温所为头角,更相表里,共为腹背,非温之党,即就疵瑕,为之生论。又前任温董督三郡,指撝吏客及残余兵,时恐有事,欲令速归,故授棨戟,奖以威柄。乃便到豫章,表讨宿恶,寡人信受其言。特以绕帐、帐下、解烦兵五千人付之。后闻曹丕自出淮、泗,故豫敕温有急便出。而温悉内诸将,布于深山,被命不至。赖丕自退。不然,已往岂可深计,又殷礼者,本占候召,而温先后乞将到蜀,扇扬异国,为之谭论。又礼之还,当亲本职,而令守尚书户曹郎,如此署置,在温而已。又温语贾原,当荐卿作御史,语蒋康,当用卿代贾原,专衒贾国恩,为己形势。揆其奸心,无所不为。不忍暴于市朝,今斥还本郡,以给厮吏。呜呼温也,免罪为幸!”
诗句及译文
原文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绖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
翻译
虞翻(字仲翔),是会稽郡馀姚人。王朗任命他为功曹。孙策征召会稽时,虞翻当时遭遇父亲去世的丧事,穿着孝服到太守府门前,而王朗本想见他,但虞翻却脱去丧服进去会见,劝王朗避开孙策。
注释
- 虞翻: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以直率敢言著称。
- 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
- 馀姚:古邑名,位于今浙江省余姚市一带。
- 王朗: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 孙策:东吴建立者,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和政治家。
- 衰绖:古代丧服的一种,这里指虞翻因守丧而身着孝服。
- 扬《玄》:即《周易》,中国古代哲学经典。
- 南越:古代地名,今广东一带。
- 瑚琏:古代祭祀中盛黍稷的玉器。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 守南越:指驻守南越地区。
- 贼夫人子:损害了贤才。
-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
- 扬《玄》:即《周易》,古代哲学经典。
- 严周:古代贤人,以严明著称。
- 仲尼: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 老聘: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刚烈正直著称。
- 张温:三国时期人物,官至尚书令。
- 才藻俊茂:才华出众,文采飞扬。
- 智防未备:智慧不足,防备不周。
- 骆统: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以正义直言著称。
- 大义:正义,原则。
- 辞切理至:言辞恳切,道理充分。
- 权方:孙权。
- 旷宇:广阔无垠的空间。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虞翻在面对孙策征召会稽时,因守丧而身穿孝服前往,劝说太守王朗不要应召,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对家族的孝道。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道德修养的要求以及个人情感与政治责任之间的冲突。虞翻虽因直言被权臣所不容,但他的忠心和正直仍然受到后人的尊敬。
诗中还提及了陆绩、张温、骆统等历史人物,展现了三国时期吴国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行为和品德,诗歌不仅展现了个体的历史价值,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