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忍威烈以赦盛德,有贤才以敦大业,固明朝之休光,四方之丽观也。国家之于暨艳,不内之忌族,犹等之平民,是故先见用于朱治,次见举于众人,中见任于明朝,亦见交于温也。君臣之义,义之最重,朋友之交,交之最轻者也。国家不嫌于艳为最重之义,是以温亦不嫌与艳为最轻之交也。时世宠之于上,温窃亲之于下也。夫宿恶之民,放逸山险,则为劲寇,将置平土,则为健兵,故温念在欲取宿恶,以除劲寇之害,而增健兵之锐也。但自错落,功不副言。然计其送兵,以比许晏,数之多少,温不减之。用之强羸,温不下之。至于迟速,温不后之,故得及秋冬之月,赴有警之期,不敢忘恩而遗力也。温之到蜀,共誉殷礼,虽臣无境外之交,亦有可原也。境外之交,谓无君命而私相从,非国事而阴相闻者也。若以命行,既修君好,因叙己情,亦使臣之道也。故孔子使邻国,则有私觌之礼。季子聘诸夏,亦有燕谭之义也。古人有言,欲知其君,观其所使,见其下之明明,知其上之赫赫。温若誉礼,能使彼叹之,诚所以昭我臣之多良,明使之得其人,显国美于异境,扬君命于他邦。是以晋赵文子之盟于宋也,称随今于屈建。楚王孙圉之使于晋也,誉左史于赵鞅。亦向他国之辅,而叹本邦之臣,经传美之以光国,而不讥之以外交也。王靖内不忧时,外不趋事,温弹之不私,推之不假,于是与靖遂为大怨,此其尽节之明验也。靖兵众之势,干任之用,皆胜于贾原、蒋康,温尚不容私以安于靖,岂敢卖恩以协原、康邪?又原在职不勤,当事不堪,温数对以丑色,弹以急声。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位君主的贤明,以及他在用人方面表现出的高超眼光和智慧。诗中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示了这位君主的宽仁和识人能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政治智慧的赞赏。
诗句翻译及注释:
- 若忍威烈以赦盛德,有贤才以敦大业 - 如果君主能够容忍威严并赦免他的盛德,那么他将得到贤能的人才来帮助他完成伟大的事业。
- 固明朝之休光,四方之丽观也 - 这是国家光明的希望和美丽的景象,意味着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国家。
- 国家之于暨艳,不内之忌族,犹等之平民 - 国家对待暨艳并不因为他是皇室成员而有所偏见,就像对待平民一样公正。
- 君臣之义,义之最重,朋友之交,交之最轻者也 - 君臣之间的信任是最重的关系,朋友之间的交往是最轻的关系。
- 温窃亲之于下也。夫宿恶之民,放逸山险,则为劲寇,将置平土,则为健兵 - 温在私下里亲近那些被世人视为邪恶的人,因为他们在危险的地方会表现出勇敢,如果安置他们于平坦之地,他们会成为强大的士兵。
- 温若不嫌与艳为最轻之交也 - 温不会因为与这样的关系而感到厌恶,这说明了他对人的包容性。
- 计其送兵,以比许晏,数之多少,温不减之 - 根据计算,温派出的士兵数量与许晏相比并没有减少。
- 用之强羸,温不下之 - 使用那些强壮但疲惫的士兵,温也没有放弃。
- 至于迟速,温不后之 - 至于行动的快慢,温也不落后。
- 故得及秋冬之月,赴有警之期,不敢忘恩而遗力也 - 因此能在秋冬季节到来之前到达,这是为了及时响应紧急情况,他不会忘记别人的好意而不尽全力工作。
- 温若誉礼,能使彼叹之,诚所以昭我臣之多良,明使之得其人,显国美于异境,扬君命于他邦 - 如果温赞扬礼节,能让其他国家的人赞叹,这是为了显示我们国家的贤良,明确地让合适的人担任重要职务,使我们的国家在异国受到赞誉,同时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宣扬我们的君王的命令。
- 王靖内不忧时,外不趋事,温弹之不私,推之不假 - 王靖在国内不担心时局,在外面不追求权势地位,温对他进行弹劾从不偏私,推荐他也从不虚假。
- 于是与靖遂为大怨,此其尽节之明验也 - 最终,王靖与温产生了严重的矛盾,这证明了温忠诚尽职的事实。
赏析:
这首诗通过历史故事和具体的人物行为描绘了君主的智慧和品德。通过对君主如何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描述,展示了一个理想的领导者形象。诗中还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行为和评价,强调了君主公正无私、善于用人的重要性。整体上,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理想化的君主形象和对于优秀治理者的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