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征役繁数,重以疫疠。民户损耗,统上疏曰:“臣闻君国者,以据疆土为强富,制威福为尊贵。曜德义为荣显,永世胤为丰祚。然财须民生,强赖民力,威恃民势,福由民殖,德俟民茂。义以民行,六者既备,然后应天受祚,保族宜邦。《书》曰:”众非后无能胥以宁,后非众无以辟四方‘。推是言之,则民以君安,君以民济,不易之道也。今强敌未殄,海内未乂,三军有无已之役,江境有不释之备,征赋调数,由来积纪,加以殃疫死丧之灾,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民户浸寡,又多残老,少有丁夫,闻此之日,心若焚燎。思寻所由,小民无知,既有安土重迁之性,且又前后出为兵者,生则困苦无有温饱,死则委弃骸骨不反,是以尤用恋本畏远,同之于死。每有征发,羸谨居家重累者先见输送。小有财货,倾居行赂,不顾穷尽。轻剽者则迸入险阻,党就群恶。百姓虚竭,嗷然愁扰,愁扰则不营业,不营业则致穷困,致穷困则不乐生,故口腹急,则奸心动而携叛多也。又闻民间,非居处小能自供,生产儿子,多不起养,屯田贫兵,亦多弃子。天则生之,而父母杀之。既惧干逆和气,感动阴阳。且惟殿下开基建国,乃无穷之业也。强邻大敌非造次所灭,疆场常守非期月之戍,而兵民减耗,后生不育。

诗句:“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

译文:虞翻的字是仲翔,他是会稽郡余姚县的人。

关键词解释与赏析:

  1. 虞翻:虞翻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以学识渊博、敢于直言而著称。他不仅是一位学者,更是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曾参与孙策征会稽时的政治决策。
  2. 吴书:《三国志》中的“吴书”是指记载三国时期吴国历史的书籍。《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史书,由西晋的陈寿所著。它记录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的历史,包括曹操、刘备、孙权等众多历史人物的故事。
  3. 虞陆张骆陆吾朱传:此篇传记主要讲述了虞翻、陆绩、张温、骆统等人的生平事迹。这些人物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以其独特的身份和经历,为当时的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会稽馀姚:会稽是古代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而馀姚则是会稽的一个县份,位于现今浙江省宁波市北侧。虞翻出身于这个地区,使得这段文字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历史文化背景。
  5. 王朗:王朗是当时吴国的另一位著名政治家,他在虞翻成为功曹之前,即已担任太守一职。王朗对虞翻有着深厚的影响,两人之间曾有过一段师徒情谊。
  6. 孙策:孙策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人之一,他统一江东,建立了强大的吴国。虞翻在其统治期间,曾遭遇父丧之变,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悲痛并存的现实。
  7. 脱衰入见:“脱衰入见”描述的是虞翻在父亲去世后,尽管身处丧服之中,仍毅然决然地进入太守府的大门,劝导王朗避祸。这一行为体现了虞翻的刚正不阿和忧国忧民的精神。
  8. 扬《玄》:“扬《玄》”指的是扬雄所作的《太玄经》,这是一部阐述哲学思想的经典之作。在这里,陆绩被比喻为仲尼,意味着他的思想或才能可与孔子相提并论。
  9. 守南越:南越是古代中国南方的一个独立国家,陆绩曾被派去守护这个国家。这里用“守南越”来比喻陆绩虽然才华横溢,但最终却因某种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10. 张温:张温在当时是一位才学兼备的人物,但他在政治上似乎缺乏充分的准备,导致困难重重。这里的“智防未备”意味着张温在应对问题时缺乏足够的智慧和策略。
  11. 骆统:骆统是一位具有高尚节操和政治理想的文人,他的抗言直指理至展现了他的正义感。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个人命运的波折,他的主张并未得到完全的贯彻。
  12. 权不能容:这里的“权”指代孙权,即吴王。“不能容”表示孙权无法容纳他的观点或做法。这可能是因为个人理念与孙权的统治理念存在冲突,或者是因为他的政治主张不符合当时的政策方向。
  13. 老聘之严周:这里用“老聘之严周”来形容骆统的品德和学问。“老聘”可能是指骆统在年轻时就已经被聘为官或受到重视,而“严周”则形容他的严谨和周全。

《三国志》·吴书·虞陆张骆陆吾朱传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虞翻、陆绩、张温、骆统等历史人物的丰富资料,还通过他们的生平事迹,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精神。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变迁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