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三年,以南土清定,召岱还屯长沙沤口。会武陵蛮夷蠢动,岱与太常潘浚共讨定之。嘉禾三年,权令岱领潘璋士众,屯陆口,后徙蒲圻。四年,庐陵贼李桓、路合、会稽东冶贼随春、南海贼罗厉等一时并起。权复诏岱督刘纂、唐咨等分部讨击,春即时首降,岱拜春偏将军,使领其众,遂为列将,桓、厉等皆见斩获,传首诣都。
权诏岱曰:“厉负险作乱,自致枭首;桓凶狡反复,已降复叛。前后讨伐,历年不禽,非君规略,谁能枭之?忠武之节,于是益者。元恶既除,大小震慑,其余细类,扫地族矣。自今巳去,国家永无南顾之虞,三郡晏然,无怵惕之惊。又得恶民以供赋役,重用叹息。赏不逾月,国之常典,制度所宜,君其裁之。”
潘浚卒,岱代浚领荆州文书,与陆逊井在武昌,故督蒲圻。顷之,廖式作乱。攻围城邑,零陵、苍梧、郁林诸郡骚扰,岱自表辄行,星夜兼路。权遣使追拜岱交州牧,及遣诸将唐咨等骆驿相继,攻讨一年破之,斩式及遣诸所伪署临贺太守费杨等,并其支党,郡县悉平,复还武昌。
黄龙三年:平定南土,召还屯长沙沤口
当黄龙三年到来之际,南方的大地已逐渐安定。此时国家召集贺齐,让他返回驻地长沙沤口,应对武陵蛮夷的蠢动。贺齐和太常潘浚共同带领军队,成功平息了此次叛乱。
嘉禾四年:权令贺齐领兵,陆口、蒲圻皆有战事
在嘉禾四年,孙权再次诏命贺齐统领潘璋的士兵,驻守在陆口。随后,又将他调至蒲圻继续指挥军事。在此期间,庐陵贼李桓、路合、会稽东冶贼随春、南海贼罗厉等同时起兵。然而,贺齐迅速作出反应,命令刘纂、唐咨等人分部讨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李桓和路合被迅速击溃,而其余的叛军也被一一消灭,贺齐的威名因此更甚。
嘉禾五年:贺齐获赠交州牧,再征廖式
嘉禾五年,廖式在零陵、苍梧、郁林等郡发动骚乱。为了彻底消除隐患,孙权派遣使者加封贺齐为交州牧。同时,孙权还派诸将唐咨等连续作战一年,最终击败廖式及其党羽。这些军事行动不仅稳定了南方局势,也为国家的长久安宁奠定了基础。
赏析:
贺齐作为三国时期吴国的将领,其一生的经历充分展示了他忠诚勇敢、智勇双全的品质。从黄龙三年平定武陵蛮夷到嘉禾五年击败廖式,贺齐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的果断行动和卓越的军事策略,不仅为国家赢得了安定的和平环境,也为自己赢得了“忠武之节”的赞誉。此外,贺齐对弱小民族的宽容与关怀,也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