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曰:“鲂以千载饶幸,得备州民,远隔江川,敬恪未显,瞻望云景,天实为之。

精诚微薄,名位不昭,虽怀焦渴,曷缘见明?狐死首丘,人情恋本,而逼所制,奉觌礼违。每独矫首西顾,未尝不寤寐劳叹,展转反侧也。今因隙穴之际,得陈宿昔之志,非神启之,岂能致此!不胜翘企,万里托命。谨遣亲人董岑、邵南等托叛奉笺。时事变故,列于别纸,惟明公君侯垂日月之光,照远民之趣,永令归命者有所戴赖。“

其二曰:“鲂远在边隅,江汜分绝;恩泽教化,未蒙抚及,而于山谷之间,遥陈所怀,惧以大义,未见信纳。夫物有感激,计因变生,古今同揆;鲂仕东典郡,始愿已获,铭心立报,永矣无贰。岂图顷者中被横谴,祸在漏刻,危于投卵,进有离合去就之宜,退有诬罔枉死之咎,虽志行轻微,存没一节,顾非其所,能不怅然!敢缘古人,因知所归,拳拳输情,陈露肝膈。乞降春天之润,哀拯其急,不复猜疑,绝其委命。事之宣泄。

解析

第一句:“鲂以千载饶幸,得备州民,远隔江川,敬恪未显,瞻望云景,天实为之。”

注释:

  • “鲂以千载饶幸”:指孙权(字仲谋)对吴国人民有千载之恩。
  • “得备州民”:成为当地州郡的一员。
  • “远隔江川”:形容地理位置偏远,与中心区域相隔甚远。
  • “敬恪未显”:虽然尊敬和谨慎,但并未得到显著的展示或认可。
  • “瞻望云景”:仰望云彩,比喻期待光明的未来。
  • “天实为之”:自然的规律或天命在起作用。

译文:
孙权对吴地百姓有千载之恩,成为了当地州郡的一员,然而他远离家乡,被隔离在边远之地。尽管他尊敬且谨慎行事,但尚未获得明显的认可。每当他仰望远方的云彩,都满怀希望地期待着未来。

第二句:”精诚微薄,名位不昭,虽怀焦渴,曷缘见明?狐死首丘,人情恋本,而逼所制,奉觌礼违。每独矫首西顾,未尝不寤寐劳叹,展转反侧也。今因隙穴之际,得陈宿昔之志,非神启之,岂能致此!不胜翘企,万里托命。谨遣亲人董岑、邵南等托叛奉笺。时事变故,列于别纸,惟明公君侯垂日月之光,照远民之趣,永令归命者有所戴赖。”

注释:

  • “精诚微薄”:形容真诚而微薄。
  • “名位不昭”:名声和地位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或认可。
  • “狐死首丘”:狐狸死后总是朝着自己出生的地方爬,比喻人们对于故乡的依恋。
  • “人情恋本”:人们往往怀念自己的根本。
  • “奉觌”:这里指的是向上级呈递奏章。
  • “寝寐劳叹”:形容日夜忧虑不安。
  • “翘企”:渴望、期盼。
  • “时事变故”:时事变迁和意外事件。
  • “垂日月之光”:像太阳和月亮那样普照大地。
  • “照远民之趣”:使远处的人们向往。
  • “永令归命者有所戴赖”:让那些归顺的人有所依靠。

译文:
我的诚意和努力是微小的,我的地位和声望并没有显著的提升,因此我一直怀着急切的心情。正如狐狸临死总是朝它的巢穴跑去一样,人们的心总是牵挂着他们的根。我被迫向您呈递了辞呈,表达了我长久以来的愿望,如果不是因为神灵的启示,怎能达成这样的成就呢!我怀着极大的希望和期待,将永远托付给您。我已经派遣了我的亲人董岑、邵南等人,托他们带着反叛的书信向您致敬。这些信件已经另外列出了。请允许我像太阳和月亮那样,普照着您的德行和光辉,照亮远方人民的向往,让他们知道有一个归属。

赏析

这首诗通过孙权的视角,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期望。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丰富的比喻,展现了孙权复杂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同时,诗中还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人际关系,以及个人对于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的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