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年已八十,然体素精勤,躬亲王事。奋威将军张承与岱书曰:“昔旦奭翼同,《二南》作歌,今则足下与陆子也。忠勤相先,劳谦相让,功以权成,化与道合,君子叹其德,小人悦其美。加以文书鞅掌,宾客终日,罢不舍事,劳不言倦。又知上马辄自超乘,不由跨蹑,如此足下过廉颇也。何其事事决也。《周易》有之,礼言恭,德言盛,足下何有尽此美耶!”及陆逊卒,诸葛恪代逊,权乃分武昌为两部,岱督右部,自武昌上至蒲圻。迁上大将军,拜子凯副军校尉,监兵蒲圻,孙亮即位,拜大司马。岱清身奉公,所在可述。初在交州,历年不饷家,妻子饥乏。权闻之叹息,以让群臣曰:“吕岱出身万里,为国勤事,家门内困,而孤不早知。股肱耳目,其责安在?”于是加赐钱米布绢,岁有常限。
诗句:
时年已八十,然体素精勤,躬亲王事。奋威将军张承与岱书曰:“昔旦奭翼同,《二南》作歌,今则足下与陆子也。忠勤相先,劳谦相让,功以权成,化与道合,君子叹其德,小人悦其美。加以文书鞅掌,宾客终日,罢不舍事,劳不言倦。又知上马辄自超乘,不由跨蹑,如此足下过廉颇也。何其事事决也。《周易》有之,礼言恭,德言盛,足下何有尽此美耶!”及陆逊卒,诸葛恪代逊,权乃分武昌为两部,岱督右部,自武昌上至蒲圻。迁上大将军,拜子凯副军校尉,监兵蒲圻,孙亮即位,拜大司马。岱清身奉公,所在可述。初在交州,历年不饷家,妻子饥乏。权闻之叹息,以让群臣曰:“吕岱出身万里,为国勤事,家门内困,而孤不早知。股肱耳目,其责安在?”于是加赐钱米布绢,岁有常限。
译文:
年纪已经八十了,但身体一直保持着精勤的状态,亲自管理国家事务。奋威将军张承写信给吕岱说:“以前周公旦和召公奭共同辅佐周王,《二南》中的歌曲赞美他们,现在我和你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我们忠诚勤劳地相互鼓励,谦虚谨慎地互相尊重,用权力成就功业,用道德感召人心。君子赞叹我们的道德,小人也为我们的美名所喜悦。再加上我们的公务繁忙,整天忙于处理各种文书,从不休息,劳累也不显露疲惫。而且我们都知道一旦上马就立即跃身上马,而不是通过其他的方式跳跃,这已经超过了廉颇的勇武。为什么我们能够做这些呢?根据《周易》的说法,礼仪讲究恭敬,德行讲究盛大,你有什么理由做到这样呢?”等到陆逊去世之后,诸葛恪代替陆逊成为将领,孙权于是将武昌分为两大部分,吕岱负责右部分区,从武昌一直到蒲圻。他后来升至上大将军,任命他的儿子吕凯担任副军校尉,并监督蒲圻的军队,孙亮即位后,任命他为大司马。吕岱始终保持清廉的品行来奉公守法,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记述下来。刚开始在交州时,他多年都没有回家探望家人,妻子和孩子都饿坏了。孙权听到这件事后叹息不已,并责备大臣们说:“吕岱远渡重洋来到这个国家,为国家勤勉工作,他的家庭却陷入了困境。而我却没有早点知道这些事情。作为国家的支柱和耳目,他们的责任难道不是很清楚吗?”因此孙权赐予吕岱财物粮食布帛等物资,并规定每年有一定的数量。
注释:
“时年已八十”
这句话表达了吕岱的年龄已经很高。“然体素精勤,躬亲王事”
尽管年龄已经很大,吕岱的身体依然保持精勤的状态,并且亲自管理国家的事务。“奋威将军张承与岱书曰”
奋威将军张承写给吕岱的信中提到了张承对吕岱的评价和赞扬。“昔日周公旦与召公奭”
这里提到了历史上的周公旦和召公奭,强调吕岱和这两位贤臣一样的重要地位。“忠勤相先”
强调了忠于职责、勤勉不懈的精神。“劳谦相让”
表示在功劳和荣誉面前谦逊退让的态度。“功以权成”
利用权力来实现功绩。“化与道合”
表示教化和道理相融合。“君子叹其德,小人悦其美”
君子称赞他高尚的品德,而小人则喜欢他的美好形象。“加以文书鞅掌”
由于处理大量的文书工作而显得忙碌。“宾客终日,罢不舍事”
因为忙于公务而经常与客人共处,甚至到深夜还不愿意离开。“何其事事决也”
感叹事情总是能够迅速决断。“礼言恭,德言盛”
这里提到礼仪讲究恭敬,德行讲究盛大。“足下何有尽此美耶”
反问自己有何能耐能够做到这样的美德呢?“及陆逊卒,诸葛恪代逊,权乃分武昌为两部”
陆逊去世后,诸葛恪接替了他的职位,孙权将武昌分为两部分。“岱督右部”
吕岱负责右部的都督工作。“自武昌上至蒲圻”
从武昌一直延伸到蒲圻。“迁上大将军”
被提升为上大将军。“拜子凯副军校尉”
任命他的儿子吕凯为副军校尉。“监兵蒲圻”
监管蒲圻的军队。“孙亮即位”
孙亮正式登基。“拜大司马”
被授予大司马的官职。
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描述吕岱一生事迹的诗篇,通过吕岱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他对国家的贡献和自身的品德修养。诗中通过对吕岱年轻时勤奋努力的描述,以及对他在公务上的严谨态度的赞扬,表现了吕岱作为国家栋梁的形象。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孙权对他的信任和赏识,以及吕岱对于家庭和个人责任的处理态度。整体来看,这是一篇赞颂忠诚、勤奋、公正和智慧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