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父瑾闻之,亦以事终不逮,叹曰:“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恪盛陈其必捷。

权拜恪抚赵将军,领丹杨太守,授棨戟武骑三百。拜毕,命恪备威仪,作鼓吹,导引归家,时年三十二。恪到府,乃移书四部属城长空。令各保其疆界,明立部伍,其从化平民,悉令屯居。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旧谷既尽,新田不收,平民屯居,略无所入,于是山民饥穷,渐出降首。恪乃复敕下曰:“山民去恶从化,皆当抚慰,徙出外县,不得嫌疑,有所执拘。”

臼阳长胡伉得降民周遗,遗旧恶民,困迫暂出,内图叛逆,伉缚送言府。恪以伉违教,遂斩以徇,以状表上。民闻伉坐执人被戮,知官惟欲出之而已,于是老幼相携而出,岁期,人数皆如本规。恪自领万人,余分给诸将。

诗句:

  • 恪父瑾闻之,亦以事终不逮,叹曰:“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
  • 权拜恪抚赵将军,领丹杨太守,授棨戟武骑三百。
  • 拜毕,命恪备威仪,作鼓吹,导引归家,时年三十二。
  • 恪到府,乃移书四部属城长空。

译文: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听说这件事后,也认为他的事业最终不如人意,感叹道:“诸葛恪如果不振兴我家,将会使整个家族灭亡。”诸葛恪极力陈述他的必成之事。
孙权授予诸葛恪抚赵将军,领丹杨太守,并授予他一支棨戟和三百名武骑。授官完毕,命令诸葛恪要准备威严的仪表,制作鼓吹,引领他回家,当时他只有三十二岁。诸葛恪到达府中后,就向四部属下县城的长官发出公文。让他各自保护自己的疆界,明示部队编制,那些投降的平民,都让他们屯田居住。然后分派内部各将领,在幽暗险阻的地方布置军队,只是修缮边界栅栏,不与敌军交锋,等到他们庄稼成熟时,就放火烧掉田地,不让庄稼留下任何种子。旧粮吃完后,新田收不到粮食,平民屯田生活无以为继,于是山民饥饿贫穷,渐渐投降。诸葛恪就又下达指令说:“山民离开恶势力,改过自新,都应该安抚慰问,迁移出外县的人,不能有任何嫌疑,有所拘捕。”
臼阳长胡伉得到了投降的民众周遗,周遗是以前的恶棍,困窘临时出来,内图叛逆,胡伉将周遗捆绑送交官府。诸葛恪因为胡伉违抗命令,便将他斩首示众,并将情况上报朝廷。民众听说胡伉因抓人而被杀,知道官府只想将他们迁往外地,因此老幼相携而出,一年之后人数都符合原来的规定。诸葛恪自己率领一万人,其余部分分给各位将领。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诸葛恪如何运用智慧和勇气,平定了叛乱并安抚民心的故事。诗中通过描绘诸葛恪与手下将领之间的互动、处理叛变民众的方式以及对待从化平民的态度等细节,生动展现了他的军事才华和政治手腕。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状况以及人民生活的艰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