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更拜太傅。于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
初,权黄龙元年迁都建业。二年筑东兴堤遏湖水。后征淮南,败,以内船,由是废不复修。恪以建兴元年十月会众于东兴,更作大堤,左右结山侠筑两城,各留千人,使全端、留略守之,引军而还。魏以吴军入其疆土,耻于受侮,命大将胡遵、诸葛诞等率众七万,欲攻围两坞,图坏堤遏。恪兴军四万,晨夜赴救。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恪遣将军留赞、吕据、唐咨、丁奉为前部。
时天寒雪,魏诸将会饮,见赞等兵少,而解置铠甲,不持矛戟。但兜鍪刀楯,倮身缘遏,大笑之,不即严兵。兵得上,便鼓噪乱斫。魏军惊扰散走,争渡浮桥,桥坏绝,自投于水,更相蹈藉。乐安太守恒嘉等同时并没,死者数万。故叛将韩综为魏前军督,亦斩之。
”`
原文:恪更拜太傅。于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
- 译文:诸葛恪被任命为太傅。于是取消了视听,解散了校官,免除了逋责,解除了关税,实行了尊崇恩泽的政策,所有人都感到高兴。每当诸葛恪出入时,百姓都会伸长脖子盼望他的样子。
注释:
- “恪” - 诸葛恪,字元逊。
- “拜” - 任命为。
- “太傅” - 指高级的官职或职位。
- “罢” - 停止,取消。
- “视听” - 指朝廷上的言论和行动。
- “息” - 解散,这里指解散校官。
- “逋责” - 欠下的债务或责任。
- “关税” - 征收货物进出口税。
- “崇恩泽” - 施行仁慈恩惠的政策。
- “延颈” - 伸长脖子。
- “思” - 希望,盼望。
- “状” - 形象、外貌。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了诸葛恪在担任太傅期间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旨在恢复朝廷的清明与和谐。首先,他结束了对朝政的各种限制(”罢视听”),解散了校官(”息校官”),并免除了人民的债务(”原逋责”)和关税(”除关税”),这些措施极大地减轻了百姓的经济负担,增强了他们的生活安全感。同时,他还大力推行恩泽政策,让民众感受到了国家的关怀和温暖,因此得到了所有人的欢心。此外,诸葛恪在民间的形象也极为亲民,每次外出时,百姓都愿意看到他的样子(”百姓延颈思见其状”),这体现了他的德政得到了百姓的普遍认可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