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寮喁喁。立任道侧。“
綝遣将军孙耽送亮之国,徙尚于零陵,迁公主于豫章。綝意弥溢,侮慢民神,遂烧大桥头伍子胥庙,又坏浮屠祠,斩道人。休既即位,称草莽臣。诣阙上书曰:“臣伏自省,才非干国,因缘肺腑,位极人臣,伤锦败驾,罪负彰露,寻愆惟阙,夙夜忧惧。臣闻天命棐谌,必就有德,是以幽、厉失度,阂宣中兴,陛下圣德,纂承大统,宜得良辅;以协雍熙,虽尧之盛,犹求稷契之佐;以协明圣之德。古人有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臣虽自展竭,无益庶政,谨上印绶节钺,退还田里,以避贤路。“休引见慰喻。
又下诏曰:“朕以不德,守藩于外,值兹际会,群公卿士,暨于朕躬,以奉宗庙。朕用抚然,若涉渊冰。大将军忠计内发,扶危定倾,安康社稷,功勋赫然。昔汉孝宣践阼,霍光尊显,褒德赏功,古今之通义也。其以大将军为丞相、荆州牧,食五县。”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据右将军。皆县侯。干杂号将军、亭侯。闿亦封亭侯。綝一门五侯,皆典禁兵,权倾人主,自吴国朝臣未尝有也。
诗句
百寮喁喁。立任道侧。
綝遣将军孙耽送亮之国,徙尚于零陵,迁公主于豫章。綝意弥溢,侮慢民神,遂烧大桥头伍子胥庙,又坏浮屠祠,斩道人。休既即位,称草莽臣。诣阙上书曰:“臣伏自省,才非干国,因缘肺腑,位极人臣,伤锦败驾,罪负彰露,寻愆惟阙,夙夜忧惧。臣闻天命棐谌,必就有德,是以幽、厉失度,阂宣中兴,陛下圣德,纂承大统,宜得良辅;以协雍熙,虽尧之盛,犹求稷契之佐;以协明圣之德。古人有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臣虽自展竭,无益庶政,谨上印绶节钺,退还田里,以避贤路。”休引见慰喻。
译文
百官纷纷议论,立任站在道旁。
诸葛诞派遣将领孙耽护送诸葛亮回国,将诸葛尚迁至零陵,将公主迁往豫章。然而,司马师的野心越发膨胀,他侮辱轻视神灵,甚至烧毁了伍子胥庙和佛寺,斩杀了道士。司马师登基后自称是草莽之人。他上书说:“臣下反省自己,才能不足以辅助国家大事,只是由于家族关系而位列高位,已经犯下严重错误。我听说天命不可违背,必须有德行的人来辅佐。因此周幽王和周厉王失去了道德,导致国家的衰败。如今陛下拥有圣明的德行,继承并发扬大统,应该寻找一位能够辅助您的贤能之士。古代的圣人说过:’努力去做事,如果不能胜任就辞职。’臣下虽然竭尽全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无法改变国家的混乱局势,所以恭敬地交出印绶和兵符,回到乡间隐居,以便避开贤能的人才。”司马师召见他进行安慰和劝导。
关键词注解
- 百寮:百官
- 立任:诸葛诞
- 任:道侧(此处指道旁)
- 孙耽:诸葛诞派来的将领
- 亮:指诸葛亮
- 尚:诸葛尚,被迁移
- 公主:指晋武帝的女儿司马炎之女
- 綝:司马师的父亲司马师
- 忠计内发:忠诚的计划已经制定
- 扶危定倾:帮助国家稳定政权
- 安康社稷:使国家安定繁荣
- 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指司马昭
- 恩与恺悌:司马昭与曹魏宗室和睦相处
- 闿:司马师的哥哥司马腾
- 五侯:指司马师一家五位高官
- 禁兵:皇帝的亲军
- 权倾人主:权势超过君主
赏析
《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的历史,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包括诸葛诞、司马师、司马昭等。这段文字描述了诸葛诞在吴国的事迹,以及他去世后其家族成员的情况。其中,诸葛诞被描述为忠诚于国家,但在处理朝政时出现了问题,导致国家陷入混乱。他的家族成员也因他的行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整段文字体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家族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