綝以孙亮始亲政事,多所难问,甚惧。还建业,称疾不朝。筑室干朱雀桥南,使弟威远将军据入苍龙宿卫,弟武卫将军恩、偏将军干、长水校尉闿分屯诸营,欲以专朝自固。亮内嫌綝,乃推鲁育见杀本末,责怒虎林督朱熊、熊弟外部督朱损不匡正孙峻,乃令丁奉杀熊于虎林,杀损于建业。綝入谏不从,亮遂与公主鲁班、太常全尚、将军刘承议诛綝.亮妃,綝从姊女也,以其谋告綝.綝率众夜袭全尚,遣弟恩杀刘承于苍龙门外,遂围宫。使光禄勋盂宗告庙废亮,召群司仪曰:“少帝荒病昏乱,不可以处大位,承宗庙,以告先帝废之。诸君若有不同者,下异议。”皆震怖。曰:“唯将军令。”綝遣中书郎李祟夺亮玺绶,以亮罪状班告远近。尚书桓彝不肯署名,綝怒杀之。

典军施正劝綝征立琅邪王休,綝从之。遣宗正楷奉书于休曰:“綝以酶才,见授大任,不能辅导陛下。顷月以来,多所造立。亲近刘承,悦于美色;发吏民妇女,料其好者,留于宫内,取兵弟十八已下三千余人,习之苑中,连日续夜,大小呼嗟,败坏藏中矛戈五千余枚,以作戏具。朱据先帝旧臣,子男熊、损皆承父之基,以忠议自立,昔杀小主。自是大主所创,帝不复精其本未,便杀熊、损,谏不见用。诸下莫不侧息。帝于宫中作小船三百余艘,成以金银,师工昼夜不息。太常全尚,累世受恩,不能督诸宗亲,而全端等委城就魏。尚位过重,曾无一言以谏陛下,而与敌往来,使传国消息,惧必倾危社稷。推案旧典,运集大王,辄以今月二十七日擒尚斩承。以帝为会稽王,遣楷牵迎。

诗句:

诸葛与孙氏。    
权孙争朝政,    
内忧外祸频。    

译文:
《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记录了三国时期孙权与孙亮两代君主之间政治斗争的复杂情况。在孙权去世后,孙亮即位,但不久后就被权臣孙綝废黜,并杀害。孙亮被废后,孙权的女儿鲁班和太常全尚等联合商议诛杀孙綝。然而,诸葛恪认为孙綝虽然篡位,但有其功劳,不能轻易杀他,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战争。最终,诸葛恪成功推翻了孙綝,恢复了孙权的子孙统治权。

注释详解:

  1. “吴书传中事”:这里的“吴书传中事”指的是《三国志》一书中关于吴国的传记内容,包括了对孙权、孙亮、孙琳等历史人物的叙述。
  2. “诸葛与孙氏”:诸葛指的是诸葛亮,而孙是指孙权。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与孙氏家族之间的复杂关系,既有合作也有对立。
  3. “权孙争朝政”:孙权和孙亮争夺国家政权的情况,这体现了当时的政治权力斗争。
  4. “内忧外祸频”:内忧指的是内部的政治斗争,外祸则是指外部的战争或政治威胁。这句话表达了当时吴国面临的内外困境。

赏析:

《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是一部反映三国时期江东地区政治变迁的重要史料。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态以及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政治角度来看,孙权和孙亮两位君主的统治展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孙权虽然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但他的儿子孙亮却因为缺乏政治经验而容易被权臣所利用。这种权力的传承问题在古代封建社会中非常常见,也是导致许多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诸葛恪作为孙权的后代,他的智谋和才能为东吴带来了一定的繁荣。但是,他在处理朝政时过于强硬,甚至不惜使用暴力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了东吴的衰落。这也提醒我们,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普通人,都应该谨慎行事,避免过度扩张或滥用权力。

《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还反映了当时江东地区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况。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古代历史的窗口,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那个时代的历史事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