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冀以此求免,而皓更怪其书之垢故,又以诘曜。曜对曰:“囚撰此书,实欲表上,惧有误谬,数数省读,不觉点污。被问寒战,形气呐吃,谨追辞叩头五百下,两手自搏。”而华核连上疏救曜曰:“曜运值千载,特蒙哀识,以其儒学,得与史官,貂蝉内侍,承答天问,圣朝仁笃,慎终追远,迎神之际,垂涕敕曜。曜愚惑不达。不能敷宣陛下大舜之美,而拘击史官,使圣趣不叙,至行不彰,实曜愚蔽当死之罪,然臣(忄娄)

(忄娄),见曜自少勤学,虽老不倦,探综坟典,温故知新,及意所经识古今行事,外吏之中少过曜者。昔李陵为汉将,军败不还而降匈奴,司马迁不加疾恶,为陵游说,汉武帝以迁有良史之才,欲使毕成所撰,忍不加诛,书卒成立,垂之无穷。今曜在吴,亦汉之史迁也。伏见前后符瑞彰着。神指天应,继出累见,一统之期,庶不复久。

这首诗是《三国志·吴书·王粲传》中的一段,主要描述了王粲在被孙权任命为丞相掾期间,因为撰写了一篇《讨虏檄文》而被免职,但孙权并没有因此而怪罪他。王粲在被问及为何文章会被污染时,他表示自己只是在反复阅读和修改,以至于不小心点了墨迹。华核则上疏救王粲,称王粲有才华,值得重用。王粲也因此得以重新被任用。

诗句释义:

  • 曜冀以此求免:王粲因为写这篇《讨虏檄文》而被免职。
  • 皓更怪其书之垢故:孙权对王粲的文章被污染感到奇怪。
  • 又以诘曜:孙权因此质问王粲。
  • 曜对曰*:王粲回答孙权。
  • 囚撰此书,实欲表上:王粲写这篇文章是为了上表。
  • 惧有误谬,数数省读,不觉点污:王粲担心自己的文章有错误,因此反复阅读和修改。
  • 被问寒战,形气呐吃:孙权的质问使王粲感到非常害怕。
  • 谨追辞叩头五百下,两手自搏:为了表达他的歉意,王粲向孙权磕头并用手敲打自己以示道歉。
  • 而华核连上疏救曜曰*:华核也上疏救王粲。
  • 曜运值千载,特蒙哀识,以其儒学,得与史官:王粲的运气很好,孙权非常赏识他,因为他的学识,他被允许担任史官。
  • 貂蝉内侍,承答天问:王粲被允许进入宫廷担任内侍,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
  • 圣朝仁笃,慎终追远:孙权的朝廷非常仁慈,注重历史的记载和纪念。
  • 迎神之际,垂涕敕曜:在祭祀神灵的时候,孙权对王粲进行了慰问。
  • 曜愚惑不达:王粲因为愚钝而无法理解孙权的意思。
  • 不能敷宣陛下大舜之美:王粲没有能传达出孙权对大舜(尧)美德的赞誉。
  • 拘击史官,使圣趣不叙:因为王粲的行为,使得史书的编纂受到影响。
  • 至行不彰:他的好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表彰。
  • 然臣(忄娄)*:华核自称是臣子。
  • 见曜自少勤学,虽老不倦:看到王粲从年轻时就开始勤奋学习,即使年纪大了也从不懈怠。
  • 探综坟典,温故知新:王粲深入研究古代典籍,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新的知识。
  • 及意所经识古今行事:他对于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都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 外吏之中少过曜者:在他的同事中很少有犯错的人。
  • 昔李陵为汉将,军败不还而降匈奴:过去李陵作为汉朝的将军,虽然军队战败但没有回去而是投降了匈奴。
  • 司马迁不加疾恶,为陵游说:司马迁并没有严厉地批评李陵的行为,而是为他辩护并为其游说。
  • 汉武帝以迁有良史之才: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是一个有能力做历史学家的人才。
  • 欲使毕成所撰,忍不加诛,书卒成立,垂之无穷:希望司马迁能够完成他的工作,并且能够容忍他的一些错误,最终使得这本书得以完成并流传下去。

译文:

王粲因为写了《讨虏檄文》而被孙权免职,但孙权并没有因此而责怪他。王粲在被质问时表示自己只是反复阅读和修改,导致文章被污染。华核上书请求赦免王粲,称王粲有才华,值得重用。王粲因此得以重新被任用。

赏析:

这是一段描绘王粲因写《讨虏檄文》而被孙权免职,但最终得到赦免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王粲的才华和他对孙权的忠诚。同时,这段故事也体现了孙权在对待人才时的宽容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